红楼:我,冠军侯,迎春表兄

第三十四章 :嬴渊,此人恐将为我北元之敌!(1/2)

  说是议事,其实不过就是将昨夜皇帝与王子腾等人议事的结果说出来。

  麾下近十万大军,共计兵分四路。

  一路由何福率领,负责在大战时袭扰敌军。

  一路由嬴渊率领,负责截断鞑靼后路,并在大战后期与王子腾一道挺进阴山。

  考虑到嬴渊统率的兵卒有限,姬长又向他增兵五千,配合兴武卫的将士,总计有一万五千众。

  另外两路,就是由王子腾与皇帝分别率领。

  与阿禄台一战的主力,是王子腾率领的五万大军。

  其余将士,则负责保驾护航,保证让龙纛压前,振奋三军士气的同时,不至于使皇帝身陷险境。

  除了这件事,就只剩下投毒一事。

  真要是决定投毒,事情是瞒不住的,终有一日,世人会知道。

  不如不瞒。

  好让各营将领严格约束麾下将士,莫要也饮了投毒的水。

  议事结束后,姬长将嬴渊留在帐内,道:

  “朕让你离开兴武卫大营,却让岳峰去投毒,有着朕的考虑。”

  “待战事结束,你随朕回京,朕将对你委以重任,届时,朕不愿看到有御史参你,说你用兵不仁,不足以居高位。”

  听到这里,嬴渊难抑激动。

  也就是说,一旦回京接受封赏,很有可能,会连跳数级。

  届时,他再也不是所谓的‘无名小卒’。

  当然,如何能够维持住那时获得的地位,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这条路,对于他乃至很多人,都是有进无退。

  进则生,退则死。

  “你也无需担忧岳峰那小子会如何想。”

  “他为朕背锅,朕自是少不了他的好处。”

  不得不说,就目前为止,姬长对待跟随他出征的一些将领都是极好。

  至于投毒一事,总需要有人背锅。

  嬴渊个人是觉得无所谓。

  相较于名利二字,他看重的,是利而非名。

  但姬长不同,他身为皇帝,自是两者都要。

  在他看来,他器重的将军,可以有污点,但绝非是现在。

  方法虽是由嬴渊提出,但让谁来执行,就是皇帝的事情了。

  换而言之,此刻的姬长,就是在为嬴渊去往京城铺路。

  功绩要有,名望也要有,唯有如此,才能坐上高位,才能帮助到姬长。

  “回京后,让岳峰那小子在你麾下任职。”

  说到这里,姬长缓缓闭上双目,开始养神。

  显然是昨夜议事累到了。

  嬴渊也不再打扰,遂离开龙帐内。

  ......

  承平元年,十月初旬。

  阿禄台军中,有名将士突然高烧不退。

  紧接着,在三日内,一营将士皆身患顽疾,军医束手无策。

  经由鞑靼密探调查,阿禄台方才得知,是平日饮水之源出了问题。

  在阿力太战死于东游水源时,鞑靼就失去了纯净水源的依靠。

  他们每日喝的水,都是沼泽地里被污染的水。

  又经周军投毒之后,那水已经不能饮用。

  时下,诸多鞑靼将领皆来寻阿禄台,

  “太师,可汗都已颁诏,您为何执意不退兵?”

  “营中已有瘟疫肆虐,再过几日,士气就将跌入谷底!”

  “请大帅三思而行!”

  “...”

  这场仗,不仅周军将士不想打了,就连鞑靼也不想打了。

  结果都可预料,再打下去,周军能撑,可鞑靼呢?

  此时阿禄台已经到了骑虎难下的境地。

  倘若退,只怕回到北元,所面临的,就将是清算的局面。

  但,诸将已无斗志,又无后方补给,败局已定。

  周军投毒,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而已。

  阿禄台目视众将,思虑良久,最终无奈叹道:

  “命全军,撤回至阴山内。”

  闻言,诸将皆笑开颜,

  “太师英明!”

  “周军跨不过阴山,回到咱们自己的土地上,如立不败之地!”

  “...”

  看到诸将反应,阿禄台不由得皱起眉头。

  他在反思,难道此番出征,他真的错了吗?

  不!他没有错!

  他只是想让百姓过得好些。

  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