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冠军侯,迎春表兄

第二十九章 :天使降旨(1/2)

  嬴渊本以为。

  姬长此番前来,名义上是巡营,实则是为阿禄台遣使一事。

  但着实没有想到,姬长唯一目的,就是来给嬴渊送甲胄、兵刃,顺道打探一下他的私事。

  自始至终,姬长都未将阿禄台所派使者当回事。

  细细想来,倘若他能中阿禄台的离间之计,那也不可能在一众兄弟里脱颖而出,最终坐上龙椅。

  姬长当日便就离开兴武卫大营,归去途中,他向身边的一名内侍吩咐道:

  “差人告知皇后,让她在宫里多照拂那贾府庶女。”

  在这个时间点儿,贾元春还没有被封为凤藻宫尚书与贤德妃。

  显然,姬长对于贾元春的存在,尚未知情。

  或者是曾经知道,但因为政务繁忙,又给忘了。

  内侍小声询问道:“陛下,不知是否要向娘娘讲明原委?”

  这倒是提醒了姬长。

  宫中情况复杂,暗里的斗争颇多。

  若让皇后误以为什么,反倒不好。

  “如实告知即可。”

  说到这里,姬长思虑再三,又补充道:

  “就直说,贾府名唤迎春者,乃是朕麾下爱将中意之人,需好生照料着。”

  若换做旁人,姬长万不会这般上心,为了嬴渊能够安心,他几乎是将所有的事情都考虑到了。

  话说距离姬长选定公主伴读人选已过数日。

  这一天。

  京城,荣国公府梨香院那边。

  因薛宝钗选公主伴读一事,扰得薛姨妈心中多日不宁。

  如今的薛家,看似表面风光,坐拥极多财力,掌管皇商,实则内里危机四伏。

  薛家原本是商贾之家,依靠薛宝钗的父亲维持一定的地位。

  但随着她父亲的去世后,整个薛家逐渐失去了经济支柱。

  再随着薛蟠的不学无术,纨绔无能,最终慢慢走向崩塌。

  在此之前,也就是如今的薛家,为了维持体面,只能依附其他家族,比如荣国公府。

  对于薛姨妈来说,若想让整个薛家恢复到薛宝钗父亲在时的繁荣,只能指望麾下一对儿女。

  儿子不提也罢,女儿...倒还有些指望。

  倘若自家女儿能攀上公主的关系,薛家自然也就没了什么难关。

  所以,薛宝钗选伴读这事,对薛姨妈乃至整个薛家都很重要。

  可宝钗看到自家母亲因此事日日忧心,甚至都到了茶饭不思的程度,不免劝慰道:

  “母亲,公主伴读之事,又非我们能做主,静观其变便是。”

  坐在椅子上的薛姨妈唉声叹道:“早知就让你舅舅去走走关系了,如今也晚了。”

  这几日,朝廷就会将公主伴读的人选确定下来,此时去走关系,已经于事无补。

  而且,最终敲定伴读人选的官吏出自礼部,就连公主都无选择权力,除非是相中了哪家姑娘,亲自去求帝后。

  在薛姨妈这等妇人眼中看来,礼部那些官吏,都显得颇为迂腐。

  他们打心眼里,就瞧不起商贾出身的薛家。

  即使再有权势,再富又能如何?始终只是商贾而已。

  薛宝钗给薛姨妈倒上一杯茶水,“母亲,我们只需尽人事,听天命便是。”

  薛姨妈再次叹道:“女儿有所不知,礼部那些人,向来看不惯怎么薛家从商。”

  “为娘只怕,他们不会考虑咱们薛家女儿,约莫是要寻个士大夫家的姑娘以充公主伴读之职。”

  薛家已故老祖,就是跟随大周太祖打江山的那位,官至紫薇舍人。

  这紫薇舍人,原叫做中书舍人,主要职责是起草诏令,参与国家机密。

  在大周刚开国那会儿,紫薇舍人的地位,仅次于丞相。

  薛公去世后,薛家后代子孙很‘争气’,放着好好的书香世族不做,非要去碰钱财。

  就好比是武勋世家的子孙不去当兵却去读书了。

  自然会受到文人的排挤。

  后来的薛家子孙也发现了这一点儿。

  既然已经无法融入读书人的圈子里,就只能与一些武勋世家交好。

  由此,便有了以荣宁二府为首的四大家族。

  其实话说回来,这也是人之常情。

  毕竟,薛家在薛公去世后,的确是在走下坡路。

  薛家子孙认为,一大家子人总是要吃喝拉撒维持开国勋贵家族的体面吧?

  那只好赚钱了,于是后来就成为了皇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