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冠军侯,迎春表兄

第十三章 :大捷,斩首百级(1/2)

  黄河岸畔与宁夏长城一战,鞑靼军损兵万余。

  阿禄台亲率残军已退至都思兔河一带,此地属河套。

  周军这边,算上被洪涝淹没的将士,损兵约两万。

  从折损情况上来判断,这一战,无论如何,都算不上是大胜。

  但从战略意义角度出发,阿禄台败北,就算是胜。

  此战被载入史册,称‘宁夏大捷’。

  【七月壬午,帝戎服,乘辎而出,诏诸军分兵三路,战于宁夏,渊率轻骑犯围而入,敌溃,大捷】

  七月二十日。

  姬长封嬴渊为宁夏前卫千户,领兵两千,其中包含八百轻骑,以解宁夏平虏所之围。

  七月底,朝中派遣的其余五万大军已经赶到宁夏长城。

  此时洪涝已退,姬长命各军集结,准备兵进河套。

  八月初,嬴渊全歼包围宁夏平虏所的千余鞑靼军,随后又接到圣旨,命他总领宁夏平虏所与本部兵马,率先挺进河套。

  由于宁夏平虏所守城日久,付出惨重伤亡,其兵员仅剩八百人。

  而嬴渊的本部兵马与围堵平虏所的鞑靼军大战之后,还有一千七百余人。

  也就是说,他这个先锋官,只有两千五百人。

  至于皇帝那边,算上赶来的五万援军,再加上宁夏三卫的万众等等,手握近十万雄狮。

  所谓宁夏三卫,是指宁夏前卫、宁夏卫与宁夏左右中屯卫。

  满编制时,三卫总兵力近两万众。

  但经过与鞑靼军的消耗之后,也可谓损失惨重。

  相较于宁夏三卫,阿禄台那边的情况也不好受。

  多日以来的大战,五万精锐之师,如今还只剩近三万众。

  此番入侵大周,不仅没有落得好处,甚至还损兵折将。

  阿禄台的一些政敌,已经要止不住的欢呼雀跃了。

  不过,这与嬴渊无关。

  他当前要务,是在全军休整过后,自宁夏平虏所东出,进军都思兔河。

  如今嬴渊已升任千户,那么追随他的一些将领,比如陈大牛与斥候李川,其地位,也都水涨船高。

  首先是陈大牛,任副千户。

  其次是李川,任百户并负责统辖本部所有斥候。

  八月二日,嬴渊兵进河套。

  途中,宁夏平虏所千户冯胜向嬴渊介绍起河套的大概情况,

  “河套周围三面阻黄河,土肥饶,可耕桑。”

  “密迩陕西榆林堡,东至山西偏头关,西至宁夏镇,东西二千里。”

  “南至边墙,北至黄河,远者八九百里,近者二三百里。”

  “...”

  其实并不需要他去刻意介绍。

  因为嬴渊对于河套地域的情况也非常了解。

  最早时,他常被何福派遣至宁夏巡视边情。

  简单来说,河套地域乃是兵家必争之地,这块地域不仅广袤,还很适合放牧、耕种。

  所以,怎能轻易拱手让给鞑靼呢?

  不过,他只是给皇帝打个头阵,至于与鞑靼的决战,还需等待大军赶来。

  待来至都思兔河西畔,嬴渊命大军原地驻扎休息,并派数名斥候前行百里打探敌军消息。

  午时,用饭之际。

  嬴渊独自在帐中勘察舆图。

  忽而,李川满怀激动地闯入此间,“嬴将军。”

  闻声,嬴渊抬头看去。

  李川连忙道:“位于我军正前七十里,有少量鞑靼骑兵在巡视。”

  鞑靼每到一地驻扎,必先派出少量轻骑巡视周边情况,乃为惯例。

  也就是说,鞑靼主力,很有可能就在这一带。

  “有多少人?”嬴渊询问。

  李川道:“只见一支百户旗。”

  古代行军作战,每支队伍,都有符合编制的旗帜。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将士们在乱战中,可以跟随旗帜行动,不至于被乱军冲散。

  而大纛与旗帜之间的区别,在于大纛是整支军队的核心,也就是帅旗。

  旗帜又称将旗,百户可立旗。

  嬴渊守镇远关时,由于此关乃是边关,负责镇守一地,所以有‘大纛’,但大纛上不能写‘嬴’字,只能写‘周’字。

  而如今嬴渊已为千户,又为先锋,可立大纛。

  但‘嬴’字大纛尚未做出,只能先用‘周’字。

  若皇帝在此,那么他亦不能用‘嬴’字为纛。

  因为到了那时,龙纛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