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185章 徐州的工作环境更好,俺们申请调离岗位!(5/6)

接投了。

  并且他们是带着麾下部曲投的,数量不在少数。

  虽然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两人当时带了多少人投敌。

  但当时两人投靠的是曹洪,曹洪甚至不敢接受两人的投诚。

  因为人太多了,哪怕是已经烧毁了工程器械,曹洪都怕控制不住。

  万一他们是诈降,曹洪军营就完了。

  最后还是荀攸站出来劝说曹洪,说两人肯定是真心投降,不必怀疑。

  高览、张郃这才顺利进入曹营。

  如此你便可以想象,这些年高览、张郃这些河北将领被这些派系斗争,折磨的精神状态有多惨。

  “现在还不是时候……”

  李翊并未详细解释,为什么现在不招募高览。

  现在的高览能够总督一州军事,说明他在袁营的地位并不低。

  不管你现在是把他杀了,还是把他登用了。

  对袁绍来说,都损害不大。

  与其等袁绍派一个新的可能更强的将领过来,接管青州。

  倒不如保留一个有污点的手下败将。

  就凭袁绍内部的“和谐”程度,郭图那帮人不可能不在高览战败这件事上做文章。

  “好了,诸公今日一战,都辛苦了。”

  “可回去畅饮,明日接着进军,攻打青州剩余郡县!”

  李翊下了命令,众将士各自领命回去。

  不表。

  ……

  河北,冀州。

  此时袁绍已经派了颜良、文丑到前线去。

  他自领十一万大军在后,缓慢进军。

  尽管袁绍的军令已经下达,可监军沮授仍站出来谏言说道:

  “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

  “请主公速速将之前线调回,否则必然生败。”

  袁绍闻言大怒,暗道沮授莫不是在教我做事?

  乃叱道:

  “吾大军未发,汝怎敢妖言惑众乱我军心?”

  乃欲将沮授斩首,众将劝勉乃止。

  其实对袁绍而言,就算他知道颜良、文丑不能独任,也不能听沮授的。

  因为命令已经下达了,即便知道我是错的。

  就因为你沮授一句话,我马上朝令夕改。

  那我这个主公的威信还要不要了?

  以后还怎么领导我手下那帮兄弟?

  郭图见沮授弱势,急忙趁机谏言道:

  “禀袁公,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

  “若其浸盛,公何以制之?”

  “夫臣与主同者昌,主与臣同者亡。”

  “此《黄石》之所忌也。”

  “且御众于外,不宜知内。”

  此话,显然是郭图给沮授写的小作文。

  核心思想就是弹劾沮授权力太大,又目无法纪,刚直犯上。

  太损您袁公的威信了。

  臣下与君主的权力一样,那是国家灭亡的征兆啊!

  虽然这是郭图作为河南派,算计河北广平派的沮授。

  但袁绍却觉得郭图说的很有道理。

  一个在外统率军队的人,怎么还能让他参与内政?

  于是袁绍将沮授的监军一职撤出,并将其职权一分为三。

  分别让沮授、郭图、淳于琼三人各自主管一军。

  这只是袁营内部斗争的冰山一角。

  只要抓住一个空子,就背后捅你一刀。

  消息传回沮授处,闻说自己的监军一职被撤了。

  乃临船幽幽叹道:

  “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济乎!”

  于是沮授竟直接辞官不干了。

  直接舍弃了袁绍大军,以身怀恶疾,打算辞官归去。

  袁绍对此当然不同意。

  他不是在乎沮授有多重要,而是真让沮授走了,打的是他袁绍的脸!

  “我大军未发,沮授怎敢如此!”

  袁绍气得面色铁青,坚决不同意沮授的辞官要求。

  但其他党派的大臣,却觉得这是一个打倒河北广平派的好机会。

  于是,纷纷向袁绍谏言,说沮授或许是真的生病了。

  不如先让他回家养病,等病好了,再来前线也是一样的。

  这话算是给了袁绍一个台阶下。

  袁绍不想在大战之前节外生枝,能少些岔子,就少些岔子吧。

  于是便借坡下驴,同意了沮授以疾为由,辞官归去的请求。

  沮授一路快马扬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