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722 茶叶和奶糖(2/3)

可实际形成这样的现象,外地职工以技术人才为主,普通一线职工本地人占大多数,姐夫,你也要想清楚,虽然嘴上说招火锅店帮工,其实是要培养成你左膀右臂,起码得胜任班组长,可千万别大手一挥,都要上了。”

  常远洋的话十分冷峻,几乎是抛却感情的分析,让何克这个自诩算计精明的老板都觉得残酷。

  “我突然间体会到罗学云的了不起,他对家乡真正是做到回馈报答的程度,许多人都因此受益,要是我们有他一半,不,十分之一的本事,把咱们的亲朋好友,乡里乡亲都扶起来,那该多好啊。”

  何克苦笑道:“不求多么漂亮美丽,就跟田集一样,吃穿不愁,念书不愁,还有电影看公园玩,多好啊。”

  常远洋直翻白眼,吐槽道:“田集已经是乡村的标杆,要超过它就得是大城市了,真以为简单呢,明里暗里罗总和青云贴了多少,你知道么。”

  “我不知道,但我真心希望村里能变好。”何克低声道,“不应该这么苦的。”

  常远洋揉揉眉毛,发愁道:“给我点时间,我想想办法。”

  何克眼睛发亮:“远洋,你真有办法?”

  常远洋想起罗学云,缓缓点头道:“我去问问朋友们,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只是话说回来,姐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没有罗总的命,千万别得了他的病,我们都吃不消的。”

  何克脸色刷地白了:“我知道,我知道。”

  常远洋不忍再多说,他知道何克是苦里趟出来的,品行端正心肠好,尤其身边都是亲人,从小一起长大,称兄道弟的亲人,远在陈清还好,眼不见心不烦,就跟君子远庖厨似的,看不到吃起肉来就不会多想。

  一回家过年,纷扰杂乱的琐事就如同潮水涌到跟前,吃饭时要哭诉,闲谈时要提上两句,听得多了,就会觉得惭愧,不觉得锦衣回乡多么光彩,反而有些“卑鄙”,好像偷偷吃独食,忘记亲朋故旧似的。

  “等我几日,给你个回复。”常远洋说完,便回家整理思绪,将情况写成一二三四,然后找机会给罗学云挂个长途。“罗总,我是常远洋啊,祝您新年快乐。”

  “你也新年快乐。”电话那边传来爽朗的笑声,“我还不知道老常这么时髦呢,都知道电话拜年了,长途价贵,开工我专门给你封个大红包。”

  我又不是来混红包的。

  常远洋苦笑:“罗总,我有件事想问问你。”

  “什么事不能等到上班讲?”

  此话一出,立刻把常远洋躁动的心浇冷了,是啊,这事根本不能急在一时,如此匆匆忙忙,岂不是跟小孩子一样,看到糖果就想吃,根本留不到明天,这也太不成熟了。

  “没、没事。”

  “我跟你开玩笑呢,别当真,能打电话来肯定是有要事,说吧,哪怕是延长假期,我都越俎代庖替陈连批了。”

  “不是请假,是私人的事,我们村里……”

  常远洋长话短说,把家乡困境介绍一遍,罗学云听得沉默无语,似乎贫穷的地方都有着相似特征,譬如常远洋老家埥坪乡就跟田集有很多共同点:山地环境,交通不便,耕地有限,土地贫瘠,常有灾害,产业单一……

  更绝的是埥坪也是三省结合部,还是典型的“老、少、边、穷”,现在一看,常远洋能走出来真不容易,他最后选择青农也相当能够理解。

  往往贫穷的地方,缺乏足够的时间去培育出灿烂的花,必须要早熟,要早见成果。

  “恕我直言,最快改变窘境的方式就是外出打工,虽然本地仍旧穷,但各家能有余粮余力,日子过得好些。”

  “走出来并不容易,何况那是治标不治本。”常远洋思虑良久,还是张口。

  “发展产业需要投资,投资就有风险,这不是治病救人,施药不成搭上诊费还能说句上天有好生之德,投资赔本就纯是赔本,不仅得不到感恩,还要被骂胡来,被嘲讽是失败者。”

  “我以为罗总这样的人物,不会有这样的疑虑呢。”

  “对陈清我可以没有,失败了,亏了,有亲朋好友替我说话,什么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是异乡异地,打水漂都未必听得到回响。”

  常远洋闻言心里一凉,还好罗学云的话没讲完。

  “不过,我愿作君子,成人之美。”

  君子有成人之美,什么意思?常远洋脑袋不笨,结合上下文就明白意思,罗学云对埥坪没有概念,也没有那么大家底天女散花,帮忙可以,得有人出头,最起码打水漂得听到回响的地步。

  常远洋发觉自己被套住了,何克跟罗学云双重夹击的那种,谁有分量出头?在罗学云面前肯定是他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