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第104章 解决难题(1/2)

  “农业向来是靠天吃饭,因为一切东西都要从田地里出产,土壤温度水分病虫害,都受天气节制。

  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什么不做,天天等着老天爷赏饭吃。

  种子培育、化肥研制、池塘沟渠修建,以及耕种机械的发明,都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产量。

  蔬菜种植亦是如此,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上罗坡对小白菜种植的经验,多到可以编制成书,从种植到收成整个田间管理,我们都有做问题记录和经验总结。

  以此来保证,我们种植的小白菜是整个县最好的,不愁卖不出价钱。”

  罗学云微微一笑,道:“领导,我的经验分享完毕。”

  会议室里落针可闻。

  少不了认为罗学云是显眼包,逞能装样子的,同样也有真心实意觉得罗学云讲得不错的。

  可能罗学云说得太流畅丝滑,让很多人没反应过来,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处理。

  董朋学带头鼓掌,才引动掌声如雷。

  “学云同志讲得很好,情真意切。”董朋学道,“之前农业生产,受公社生产队管理,加上统购统销,农民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

  可现在,种什么完全老百姓自己决定,那么就要考虑,种出去的东西没人买,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民们能否承担这种损失。

  你们各乡镇要做好工作,积极发挥作用,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而不是袖手旁观,听之任之。”

  沈栋等人连忙答好。

  紧接着就是颁奖仪式,戴红花领奖状拍合照上报纸。

  董朋学发奖的时候,拍了拍罗学云的肩膀,道:“好好干,带领更多乡亲致富。”

  这一幕,让崔群英石亮等人嫉妒得发狂,眼睛都冒酸水。

  大会结束,蒲新格给罗学云竖大拇指,沈栋亦是毫不吝惜夸奖。

  “学云讲得很好,秋收以后,乡里做农业技术交流会,你必须得来,给咱们乡的老百姓们指点迷津。”

  罗学云点头称是。

  沈栋很高兴,直接让拖拉机把他送回上罗坡家门口。

  老远,就看到望龙峰岭上浓烟滚滚。

  罗学云随手拉住一人,道:“佬,出什么事?山里着火了?”

  罗师修抽着烟,眉飞色舞道:“放心放心,没失火。”

  “那这是咋回事?”

  “你不是进城领奖去嘛,幺叔说咱上罗坡出了个能见县太爷的人物,得跟老祖宗说道说道,这不趁着天晴,买了好多纸炮,带着伱爹和村里的孩娃,上坟去了。”

  罗师修美滋滋道:“祖坟冒青烟啊。”

  罗学云绝倒,祖坟冒的青烟,原来是后人烧的纸钱?

  算了,没拉自己去磕头就够了。

  幺爷知道他回来,牵扯一大阵人马,过来问东问西,非要罗学云讲述进城的经历,恨不得细节到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怎么过的,反倒是罗老爹很不好意思的坐离老远,看来确实很怵自己。

  “好好干,将来还给老罗家争光。”幺爷喜笑颜开。

  ……

  董朋学忙活工作之余,不免回想罗学云的话,看样子他是在讲农业生产,其实工业生产一同囊括,再放大讲就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什么才是科学管理和科学生产?如何做到?

  董朋学翻开材料,看到罗学云遇到的困难,略微思索,决定打铁趁热,迅速再约会议。

  管交通的宋英雄,供销社的张刚,蔬菜公司的赵庆同都被叫来。

  “关于罗学云同志提到的困难,城乡之间大件运输问题,各位有什么解决办法?”

  台下列席的赵庆同暗暗心惊。

  会议举行得很突然,他也是刚知道,本次会议的由头居然是为了解决罗学云的困难。

  什么情况,罗学云买个树苗都得找自己借车,怎么突然之间能惊动老大为他排忧解难。

  宋英雄道:“我局下属车队拥有货车数量有限,承担着城际运输、城乡运输的艰巨任务,实在没办法单独为他增加班次。

  供销社负责统筹农村生产,不妨勤快些多往田集跑,将罗学云的菜捎带手拉进城。”

  张刚忙道:“供销社的车队数量也有限,每月发往各乡均有明确计划,罗学云的菜每日都要上新,若是替他专门设置行程,个中损耗难以理清。

  更何况田集到黄岗还是纯土路,刮风下雨对汽车损伤不小,都算成钱,怕罗学云承担不起。”

  董朋学皱眉道:“难道就没有办法?想清楚,这不是罗学云一个人的问题,更是陈清县五庄十二集,广大农民百姓的普遍困难,是不是农民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