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琏二爷

第438章 “林乡君”(2/3)

  但他也是直到林如海病重难治之后,才知道,林如海竟然连一个给他养老送终的儿子都没有。

  想到林如海临终前给他上的奏疏,其中殷切忠君为国之心,令他心中很是感怀。或许也只有林如海这样的饱读诗书,深受教化的忠义之臣,才有这般风骨吧。

  林如海竟是在临死之前,还在想着如何为他尽忠。只因为听说江南盐政出了大事,他便迫不及待的,向其举荐南下督查之人,并保证,他也会从旁协助……

  即便是死了,也要将身边通晓盐政的人交付给贾琏,让贾琏来代替他完成这件事。所以只要他愿意派遣贾琏为钦差,便有很大的把握,将此桉查清。

  将桉上“忠君报国”的四个大字扯到一边,重新落笔,并继续头也不抬的与贾琏道:“听说,林如海有一个女儿……”

  贾琏听宁康帝问起黛玉,心里一突。

  倒不是怕宁康帝会瞧中黛玉,而是因为,一般情况下,宁康帝是不会关心一个死去臣子的遗孤的。但是不管什么原因,宁康帝既然都打听到了黛玉,那他就不敢保证,宁康帝是否知道他准备以大礼娶黛玉为侧室这件事。

  若说别的臣子还罢,娶个官家小姐做二房虽然少,却也不是没有。

  但是他不一样,他去年才作出一副“亢俪情深”模样,严词拒绝了太后的赐婚,今年就高调的娶高官的闺女为侧室。

  怎么,你小子是看不起天家,还是看不起太后?

  深知道在宁康帝面前,还是少抱侥幸之心的贾琏,立马点头应道:“陛下说的不错,林姑父膝下有且仅有一女。

  因小表妹从小体弱多病,药石难医,林姑父担心他走之后,表妹孤苦无依,所以临终的时候,将表妹托付给臣,甚至甘愿让表妹与臣为侧室……

  微臣不忍拒绝姑父的请求,只得答应了。”

  宁康帝抬头看了贾琏一眼,忽然哼了一声:“怎么,你也会纳二房?朕记得,去年太后欲将长公主下嫁于你,你不是宁死不屈的么?朕还以为,你和那王氏,当真是情比金坚,纵死也绝不相负呢。”

  宁康帝平时再怎么端起皇帝威严,他也是个正常人。

  正常人,就有正常人的情绪。

  贾琏放着娶她女儿的机会不要,转头就纳了林如海的闺女,他能没点意见才怪。

  贾琏忙跪下解释道:“陛下息怒,容臣陈情。

  此二者,绝不可混为一谈。长公主殿下,是何等天上人物,当初能得太后看中,欲选微臣为驸马,是臣何等荣幸?

  然臣再是妄自尊大,也知道尊别有别。

  臣若想娶长公主殿下,必得先休妻。而王氏泼辣,自尊心强,倘若被休弃,免不了一死。

  臣实不敢做此背信弃义,有负良心之事,如此只能辜负太后的一番厚爱。

  但姑父将表妹托付给臣,仅仅只是要求臣能够照顾表妹一生一世。表妹虽然是姑父之女,到底属于金闺弱质女流,臣自负还能担负起这个责任,因此才没拒绝姑父。

  此中真意,往陛下明察。”

  宁康帝也不过是随意酸一句,事实上,他并未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况且如贾琏若说,他的女儿,自然和臣子的女儿,天壤之别。

  贾琏敢让林如海的闺女做妾,难不成,他敢让公主做妾?真敢那样想,朕砍了他的脑袋。

  倒也借此话题,令他感受到了些许林如海生前的想法。

  林如海当是极疼爱自己唯一的女儿的吧,否则也不会临终还放不下,宁肯牺牲自己的清名,也要找一个自己放心的人来担负其终身。

  想来不免令人觉得心酸。

  其实,他大可以来找朕的。只要朕一道旨意,难道还不能保他女儿一世安康富贵?

  宁康帝有些责怪,林如海都到了最后关头了,都不肯来求他。

  这就是所谓的清流,也才是真正的清流吧。一心效忠,绝不为自己的私事,烦扰圣听。

  宁康帝是感怀林如海之忠心,又怜悯他无后,才事后这般想。

  事实上,若是林如海当真为了女儿的事情,来求他,只怕他即便答应,心里也会有些不悦吧。

  毕竟恩出于上,岂有臣子主动央求的道理?

  他是天下之主,臣民亿万。若是随便开例,将来不安分的人便多了。

  人就是这样,别人来求,他或许不高兴。但是别人有事不来求他,却又会暗生愧疚与责怪。

  “你起身吧。过去的事情,朕也不想与你计较。

  不过,林如海一生为公,连家庭也不顾,称之为国士也不为过。

  你既受他托付,自当言而有信,不可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