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六百九十九章 老臣之论(2/2)

辽总督,负责组织整个万历援朝第二场战役的后勤供应工作。就是在蹇达的主张下,万历援朝之战的兵员构成中,火器兵被抬到了主要地位。

  蹇达当年就已经六十多岁,但他对于火器威力的认识,却比许多年轻军官还要深。

  到此时,鸟枪引入大明也不过几十年时间,许多边防将领在万历援朝之战前对于火枪的理解还是那种隔了几十步就打不死人的铜火铳,而蹇达却非常推崇鸟枪的地位。

  他在辽东积极的建城、造枪、造炮,甚至还创新性地在万历援朝之战中为大明建立了游击火炮营、炮骑营、炮舰水雷营。

  万历援朝之战能打得这么好,绝对有他的一份功劳。

  但同时蹇达又是李成梁放弃宽甸六堡的支持者,而且这主张还是蹇达经过仔细分析得到的。

  和李成梁一样,蹇达也认为在此时的辽东局势下,防御宽甸六堡得不偿失,觉得可以通过放弃土地来避免和努尔哈赤的冲突。

  在用了许多例子来证明自己观点后,蹇达最后道:“我等为君的,乃是国家最后一道屏障,不要怕损了自己的声誉,而要实实的为国家百姓做些事情。若为了国家安好必须放弃土地,此不能叫做怯懦,甘当骂名,方为真勇也!”

  场中众官员连连点头,蹇达的威望太足了,而且这番话说的也透彻,不少人由衷敬佩,甚至不顾官体的起立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