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六百九十六章 诗坛新领袖(2/2)

正好向大家表明,根据竟陵派的创作方法写出来的诗也可以是众人都能接受的神作。于其他人来说,王文龙的诗则比竟陵派的其他诗歌好接受的多。

  海内文人都疯狂了,追着王文龙的几篇诗词仔细研究,甚至直接步韵――就是直接将《长相思》的韵脚拆出来,每一句都用和王文龙同样的韵。

  韵脚限制了用词,这样步出来的诗词和原诗词真正是气脉相通,乃是最快速学习某一作品风格的方法。

  如果说前后七子是三十年前的诗坛领袖,公安三袁是近十年的诗坛盟主,那此时此刻大明的诗坛风向标就是王文龙无疑。

  从书院到地头,从闺中才女到穷酸秀才,但凡对诗文有所追求的,全都捧着王文龙的作品仔细研究。

  儒林外史之中的诗词也被拆了出来,这也是清代的作品,其中的诗词也带有清代性灵派的神韵。

  只不过即使这样王文龙的作品数量还是太少了,全加起来不过十几首,让想要学习王文龙写作手法的人感到十分遗憾。

  明代诗坛在经历复古运动之后一步步发展,创作者终于要从各种诗文格式之中走出来,转向表达自己的思想,而王文龙无意间为这条诗文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在整个诗词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