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疆域(2/3)
上官仪忙起身,站在许敬宗的一旁行礼,道:“陛下,臣请罪。”
英公闭着眼坐在一旁,似乎对眼前发生的事毫不在意。
李承乾嘴里嚼着一片羊肉,狐疑道:“为何请罪。”
上官仪躬身行礼,道:“太子正在九成宫避暑,臣发现臣的孙女竟然在家中与远在九成宫的太子,竟然有书信往来,臣还发现臣的孙女与太子私下往来书信许久,臣来请罪,臣教女无方,臣请陛下责罚。”
见上官仪神色极为认真,李承乾的神色终于多了几分凝重,又道:“其实太子的事多数都是父皇在安排。”
再看他依旧是低头认罪的态度,这当然也不是上官仪的罪过,上官仪本就没有罪,正值孩子们最懵懂的年纪,其实这也很正常。
而且这事也没有公之于众,英公不会将这件事说出去,许敬宗与上官仪是莫逆之交,更不会乱说。
李承乾咳了咳嗓子,又道:“你是太子的东宫舍人,其实你也可以去九成宫避暑的。”
“臣……”上官仪再一次行礼道:“臣若去九成宫,家中孙女必然也会跟着去,说不定还会……因此臣留在了长安城,主持御史台。”
这上官仪似乎就怕他的孙女与当今太子私定终身了。
“你放心,太子自小就懂事。”
一直在一旁沉默的英公终于开口了。
现在的早朝比之以往更简短,也结束得更早,贞观年间一场朝会常常会进行到当天午时,甚至是下午。
现在的早朝基本上都在午时之前就结束,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臣子,什么样的臣子就有什么样的朝堂。
皇帝是讲究效率的,臣子自然也很讲究效率,早朝自然也就结束得快。
又听陛下说了一番安慰人的话,许敬宗与上官仪,跟着英公离开了新殿。
待三人离开了之后,眼前的宫女正在收拾着碗筷,李承乾才拿起了桌上的一份卷宗,这份卷宗是从新罗送来的,新罗人成群地去倭人地界劫掠。
李承乾安静地看着卷宗上的内容,这上面所写倭人地界发生了一次大海啸,淹没了大片的倭人村落,最后一批新罗人离开倭人岛,倭人已被杀绝了。
金春秋或许还保持着一些仁慈,但那些穷疯了的新罗人,却没有金春秋那样还会残存着人性。
三年时间,短短三年间他们挖空了数座银矿山,直到人力所挖不到的地方。
得到了最后的银子之后,那些穷凶极恶的新罗人,将最后几个倭人也杀了。
李承乾看着他们所画的地图,从北到南的确是倭人全部的地界,发了疯的新罗人将倭人杀光了,从此也就没有倭人了。
这一点与苏定方到了莱州后所得到的消息是一样的。
这个世上没有倭人了,哪怕那边再出现活人,也只会是野人,新罗人在那里留下了一地的狼藉,而后退走了。
倭人地界本就是弹丸之地,与中原的战争相比,灭了倭人地界,就只是灭了一个州郡而已。不是什么大事。
乾庆十五年,快入冬的时候,太子与太上皇才回到了长安城。
说是去避暑,父皇与於菟在九成宫住了半年之久。
回来之后,太子就要面对繁重的学业。
乾庆十五年冬,南诏分二十五个县,在南诏的二十五个县的县吏来到了长安城。
许敬宗没有说错,现在的南诏是大唐的一部分了,南诏第一次向长安城递交了他们的赋税。
风雪中,李承乾抬着一个木箱子来到了安宁村。
李世民坐在家里的火盆边,火盆边烤着饼,见到儿子来了询问道:“来见朕不用带礼的。”
李承乾将沉重的木盒子放下,而后将木盒子中的碎片都倒了出来,这是拼图的碎片,一边解释道:“这是儿臣让人给父皇所做的新拼图。”
李世民道:“很久没有新拼图了。”
这些拼图在桌上堆积得很高,李承乾陪着父皇坐了许久,直到外面的风雪停了之后,才离开。
翌日风雪又淹没了这座宁静的村子,大雪将房屋埋了,只留下了屋顶的形状,还有一扇小窗,亮着温暖的灯火。
今年的夏天酷暑无比,今年的风雪实在是太大了。
今年大热大寒的天气,令人很不适应。
坐在油灯边,长孙皇太后缝着衣裳,低声道:“那个上官婉儿是个很好的女孩子,她很聪明。”
李世民笑道:“没想到上官仪老老实实一辈子,却有这么一个聪慧的孙女。”
“那陛下是觉得这个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