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五百四十七章 天可汗的旨意(2/3)

奔波。

  闲暇之余,他才听说郭待举去了吐蕃,而张说去了莱州处置东海的事宜。

  郭待举去吐蕃倒也说得过去,吐蕃是如今的社稷大事。

  可让张说去东海,又是为了什么?的确是令人费解。

  也没有明确的旨意,多半是兵部的调令,传闻当年太上皇东征时在莱州建了不少海船,兵部此行多半也只有与这件事有关。

  乾庆十三年五月的下旬,关中就要入夏了,郭待举带着一队兵马从长安城一路来到了青海。

  郭待举见到了如今的吐蕃都护府的都护李安期。

  “原本这一次刘侍郎是要亲自来的,不过陛下好似对兵部另有嘱托,就让下官来了一趟。”

  李安期牵着战马走着,又道:“你们来了就好,你们再不来某家就要大开杀戒了。”

  郭待举这一次来带着兵部的调令,可以调动都护府兵马,此番前来他势在必得,定要为当今陛下办好这件事。

  从青海一路来到吐蕃,郭待举适应着吐蕃的环境与气候,也会喝一些吐蕃人的奶茶,吃一些糌粑。

  李安期一直陪同着郭待举,与他讲述着如今的吐蕃情形。

  “其实在以前,吐蕃的那些旧贵族还是好收买的,甚至只要我们唐军给予一些好处,他们也会为唐军做事。”

  郭待举反问道:“为何又不能收买了?”

  “安宁地久了,他们觉得大唐与吐蕃不会再开战了。”李安期双手背负,望着宁静的藏布江道:“只要大唐与吐蕃不开战,他们就可以一直向唐军要好处。”

  郭待举有些疑惑,他落后半步跟着,“难道他们就不觉得,唐军有朝一日不会再给他们好处吗?”

  李安期道:“正是因他们这么想过,才会一直想要与大唐为敌。”

  闻言,郭待举的神色多了几分肯定,道:“果然是一帮虫豸。”

  如今的吐蕃崇文馆有越来越多的吐蕃孩子,而这十余年间,学成的孩子正在不断前往大唐。

  去过大唐的孩子又回来了,那些在长安学成的吐蕃学子回来之后,就会带着更多的吐蕃孩子前往大唐。

  周而复始持续了很多年,如今崇文馆的吐蕃学子,从五岁到十五岁有六百余人。

  若算上已经学成的学子,在崇文馆的走动的吐蕃学子有近三千人。

  而这三千人就是吐蕃的三千户人家,一个学子成家之后一户就成了两户人。

  因此,乾庆一朝在吐蕃建设多年的基础上,形成了一股以长安城为中心的向心力。

  而这个向心力除了崇文馆的支教造成的,还有一个个有关于唐人与吐蕃的故事。

  大唐虽说没有治好松赞干布的病,却让松赞干布活到了现在,并且安全地回到了吐蕃。

  如果这些还足以让郭待举完成兵部的大业,他就回长安辞官。

  李安期道:“但凡兵部所需,尽管告知我们都护府。”

  “多谢。”

  郭待举来吐蕃的第三天,他沿着藏布江走着,终于见到了一间由石块与牛粪,还有布料建起来的一间屋子。

  屋子前还有三头牛正在慢悠悠地吃草,还有十余只羊惬意地走在阳光下。

  郭待举迈步走上前,走入这间屋子中,见到了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看着一卷书,道:“这是你们关中的书,以前我想看书还需要让我们的勇士去买,现在不用去买,也不用派人去吐蕃抄录,你们的人会源源不断地将书籍送来。”

  郭待举道:“不管是吐蕃还是中原其他地方,我们一直在这么做。”

  一头白发的松赞干布坐在火盆边,放下手中的书,又拿起火盆上的锅倒出一碗有些浓稠的奶茶,“喝点吧。”

  郭待举接过松赞干布端来的奶茶,饮下一口,低声道:“以前我喝过一位吐蕃老人家的奶茶,他叫茹来杰,不过他过世了,那时候还是在葱岭。”

  松赞干布笑道:“味道如何?”

  郭待举道:“我以前喝过的奶茶,没这么浓。”

  见松赞干布走出了屋子,郭待举也跟着走出来,重新见到了阳光。

  其实郭待举不喜他的屋子,这间屋子遮蔽了太多的阳光,而且也并不通风

  “我一直以为吐蕃人的房子都是帐篷,这屋子住着舒服吗?”

  松赞干布摇头道:“如果你们唐人一直好问,你们知道的就会越多,聪明的人会谦逊,自大的人不会去问。”

  郭待举又道:“赞普久居长安多年,应该不喜这样的屋子。”

  松赞干布道:“吐蕃大多的屋子都是这样的,我住在长安城这么多年习惯了唐人的屋子,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