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四百六十九章 罪不至死的(1/3)

  大抵上,就是在这方面来回讨价还价,各县当然是希望朝中能够多给一些钱的。

  当然,绝对不会将这些钱给这些官吏,而是给劳作的乡民与工匠,为此一共六千贯钱的建设用度,各县一分也没多少了。

  三十六个县,每个县也只能分得百余贯钱,如果是重要的几个县可以多给一些,但也要从这六千贯钱中分。

  譬如蓝田县拿到五百贯,就要从其余的县的份额中减少。

  张柬之听了一个大概,原来京兆府行事也不是绝对公正的,在建设上各县的贫富有差异,会有偏心也能理解。

  这些天,张柬之一直看着狄仁杰交给自己的事,各县的贫富不仅仅与各县的作坊有关,还与位置有关。

  位置好的县,京兆府先给帮扶,尤其是咸阳县,新丰乡,蓝田,渭北各县以及泾阳这几块要地。

  从某种方面上来说,京兆府对各县的安排是残酷又显得公平的。

  传言中,许敬宗就是一个酷吏,在许敬宗任职京兆府以来,治理上十分严苛不说,本着能者多拿的准则,京兆府更看重结果。

  各县能做好就做,做不好就别干了,如果连个县令都做不好,京兆府会毫不留情地上报吏部,甚至你还来不及主动辞官,就被革职换人。

  许敬宗掌握京兆府以来,这种情况更甚,既残酷又无情。

  这位京兆府尹又是一个手段很高明的人,这场谈话的过程中一直都是处变不惊。

  张柬之第一次进入京兆府,感受到这里的氛围,看到已有县令打了起来。

  这里的氛围不太好,而且很彪悍。

  实在不是自己这等文弱之人可以立足之地,可再一想,张柬之又觉得自己去西域吃过沙子,也吃过苦,该不会弱于他们。

  再看看一旁的狄仁杰,他一脸忧虑地坐着,也没有讲话。

  待这场闹哄哄的争论结束,张柬之走出京兆府时,还有些晕乎乎的,要给各县的官吏讲课?

  “怀英?”

  话语声落下,没见回应,张柬之低着头继续走着又唤道:“怀英?”

  依旧是没有回应,张柬之再回头看去,狄仁杰早就不在了,问向一旁的官吏,“怀英人呢?”

  小吏回道:“说是要去大理寺,刚就跑出去了。”

  张柬之怅然若失,多年的交情,似乎都有些淡了,他失落地走在长安,不知不觉来到了晋王府。

  看了看府内有不少忙碌的身影,张柬之打算离开,转身刚要走,迎面又撞到了纪王。

  李慎道:“柬之兄?你怎么来了?快来帮忙,我们正好缺人手。”

  “不……不……”

  “柬之兄来了!”

  听到纪王朝着王府内大喊,张柬之神色痛苦。

  李治还戴着粗布手套,也挂着围裙,道:“柬之,快来帮削木头。”

  张柬之忙道:“晋王,下官身居要职不敢耽误……”

  “你什么要职,不就是教书嘛,我与京兆府尹是莫逆之交,伱尽管耽误。”

  言罢,张柬之就被一群人拉进了王府。

  王府内,一群工匠正在埋头忙碌着。

  李治询问道:“几天不见,你怎么一脸丧气?”

  张柬之也不打算帮忙,更不想碰这里的木料,失落道:“下官想不明白,为何要给官吏讲课。”

  李治用尺子丈量着一块刚削好的木头,道:“朝中的每一项安排,都是深思熟虑的,既然需要你教官吏,必定是有原因。”

  李慎搬着一盆的泥塑倒入一个另一个水盆中,而后卷起衣袖手脚麻利地清洗着,一边道:“嗯,现在各县的官吏都是年轻人,难免在想法上有些不对。”

  “如何会不对?”

  李慎将双手从水盆中拿出来,又在围裙上擦了擦,解释道:“就是想事的方式,需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官吏,不能做什么事,需要做什么样的事,还有就是建设上遇到的种种问题。”

  张柬之挠头,不语……

  又过了片刻,见晋王与纪王也不搭理自己,张柬之便离开了自己,他也不知道该找谁,在朝中的朋友也就这么几个。

  来到平日里自己常去的酒肆,倒是在这里发现了裴黑脸。

  裴炎道:“柬之兄,好久不见了。”

  张柬之干脆坐在他面前,找店家要了一碗面。

  面送到了自己的面前,张柬之刚要拿起筷子吃,见到裴炎与当年在西域时没什么变化,还是板着一张臭脸,脸黑得好似每天都有人欠他的。

  说他是裴黑脸也不为过……

  再一次拿起筷子,面条到了嘴边,张柬之再一次将筷子搁下,面终究是没有送入口中。

  这一幕看得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