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四百六十四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2/3)

读书,就在支教的夫子书舍读,这一片的孩子都听他号令。”

  李承乾又从母后手中接过水桶,倒入水盆中。

  见儿子帮忙洗着衣裳,长孙皇太后也只是笑着,又道:“你们这些孩子都很懂事,上个月,丽质生了一个女儿,还说往后要让她女儿执掌家业,杜荷的家业现在都在丽质手中。”

  将衣服洗好,李承乾帮着母后又晾嗮好。

  其实母后一直都很关心,兄弟姐妹们如今如何,母后一清二楚。

  做完这些,李承乾又帮着母后打扫院子,也不用母后说什么,自顾自地打理着。

  看得院外的几个侍女都无所适从,这些事就不该是陛下来做,可见陛下出于孝心,她们也不好阻拦。

  待一切都收拾好,李承乾又将这里的碗筷都洗干净,这才与母后坐在小院门口。

  稍稍抬头还能看到母后的发丝间那已藏不住的白发。

  母后看着村子里的光景,夕阳下笑得很温和。

  “爹!”听到一声呼唤,李承乾转头看去,是父皇与儿子来了。

  这儿子一跑就扑进了怀中,向来爱干净的陛下,将太子的衣裳的尘土拍干净,还重重用力打了两下。看得周遭的人也笑呵呵的。

  李承乾道:“你近来都在学什么?”

  “孩儿在与夫子学数术。”

  看他还提着一个书袋子,李承乾拍了拍他的后背,道:“你若在外面学不好,就去国子监学。”

  “孩儿学得好,国子监的课太闷了。”说着话他又嗅了嗅饭菜的香气,道:“孩儿饿了。”

  长孙皇太后这才领着孙子去用饭。

  李承乾还坐在院门口,揣着手看着远处的夕阳。

  金色的夕阳照在父子俩身上,风吹过的时候,还能见到田地里麦子正在起伏。

  李世民道:“朕听闻你又往西域和吐蕃派去了不少官吏?”

  李承乾颔首道:“嗯,这是必要的,未来数年都会是如此。”

  “崇文馆,京兆府,重建各县的官衙。”李世民低声道:“你的权力比朕当年更甚。”

  “父皇是觉得儿臣太过集权了吗?”

  李世民道:“当有朝一日天下学子都是支教学子,他们都会是天子门生。”

  “借父皇吉言,说着容易,又有谁知道朝臣们在安排这些事遇到了多大的阻力,万事哪有这么容易,支教事业还是有很多阻碍的。”

  李承乾又道:“现在来长安城的人越来越多了,离开长安城的人也很多,官吏与支教下到各县,目前来看人手还是不够的,就像爷爷以前说过的,有些事一代人是做不完的。”

  “可能是爷爷不希望儿臣急功近利,因此儿臣放慢了脚步,先踏实地建设安西四镇,稳固西域的局势,再兴建安西大都护,在未来的三年内,大抵上都是这些事。”

  “本来朕没觉得你当皇帝之后不能做得多好,能够保住基业,嗯,已很好了。”

  “嗯,儿臣也这么觉得,身为后继子孙应该以保住社稷为己任。”

  李世民伸出手掌,落在这个儿子肩膀上,重重拍了拍也回去用饭了。

  院内,父皇与母后,还有儿子正在说着今天遇到的趣事。

  李承乾独自一人揣着手坐在这个小院门口,也不知道坐了多久。

  於菟用了饭再出来时,见爹爹已不在了,听了侍卫的回报才知道爹爹已回宫了。

  乾庆六年,今年科举的落榜的学子有两千余人,包括及第的三百人,都要派往各地支教,或者是入军中锻炼。

  于志宁这些天一直在官邸忙到深夜,有官吏路过时还能听到算盘拨动的声音。

  这才刚到夏季,朝中又花了一大笔银钱出去。

  当于志宁还在埋头盘算着账目,抬头一看见到是陛下来了,忙站起身。

  李承乾让人端来了饭菜,让这里的官吏们纷纷停下手中的事。

  接连几天的熬夜忙碌,当众人吃着陛下让人送来的热乎饭菜,有官吏当场竟然感动得哭了,甚至有人哭得很大声,哭得越大声越是忠心。

  内侍看到这一幕,又看到陛下走到了官邸外,正站在门口看着月亮。

  或许是陛下看不得这种场面这才避开。

  待中书省的官吏们都吃了饭食,李承乾让他们都回家去,有些事一时半会儿也忙不完。

  这里的官吏三三两两离开了。

  于志宁是最后一个出来的,他行礼道:“谢陛下。”

  李承乾走入中书省内,将这里有些凌乱的桌椅摆放整齐。

  于志宁连忙帮着陛下一起收拾这里,他想起来陛下还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