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四百二十九章 朝堂的五脏六腑(1/3)

  在六年前长安重修了排水沟渠之后,这里的水况才慢慢好转,如今都有鱼儿会跃出水面了。

  水况好了之后,这里的鱼也就多了起来,倒不至于像鱼塘那样。

  远处有一排鱼竿,父皇也坐在那儿,让内侍看着。

  虽说已退位了,但还是很关心国事,特别是有关吐蕃的事。

  李承乾坐在池边,享受着温暖的阳光。

  见天可汗久久没有回话,松赞干布接过内侍递来的椅子,会意坐下来,这椅子坐着确实很舒服,后方的靠背设计得很巧妙。

  “其实让都护府进入吐蕃也好,有了唐军镇守吐蕃也能安心许多,倘若吐蕃再出现内乱,对朕,对你都不是什么好事。”

  松赞干布颔首,“谢天可汗体谅。”

  “其实这也不是你的让步,你若真要让步维护吐蕃的安宁,这只是前提,不能算作条件。”

  思量了片刻,李承乾又道:“即便是不建设都护府,当初钦陵发动内乱,也是唐军平定的,况且你的吐蕃大臣很愿意为朕效力。”

  “敢问,朝中还需要什么条件?”

  李承乾看了眼站在一侧的颜勤礼与上官庭芝,言道:“在吐蕃建设都护府是前提,这一点赞普可答应?”

  松赞干布颔首。

  “增加崇文馆在吐蕃的数量,并且崇文馆可以选择一部分学子来长安入学。”

  “天可汗想要吐蕃的孩子?”

  “很少一部分天资聪颖的孩子就可以,八岁以上。”

  “将来他们还能回吐蕃吗?”

  “想回去就回去,大唐不会横加阻拦。”

  松赞干布道:“天可汗会如何处置茹来杰?”

  “你们吐蕃大臣所做的事,与朕无关。”

  “他协助王玄策有功,大唐会保护他吗?”

  李承乾接过内侍递来的书卷,一边看着道:“朕也从来不会薄待功臣,留着他吧。”

  松赞干布道:“不杀了他吗?”

  “呵呵呵……”李承乾忽然笑道:“朕是天可汗,倘若朕还不容下吐蕃,那又何谈是心怀天下的皇帝?你与朕应该是一样的人,何必对此耿耿于怀,他手段很厉害吗?他的存在会影响唐蕃之交的大局吗?”

  “天可汗是我等所不能比的。”

  李承乾的眼神还在书卷的文字上,继续道:“中原的确与吐蕃不同,在中原也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两年杀的人也不少。”

  带着寒意的风吹过曲江池,吹得水面都有了些涟漪。

  松赞干布看着这里的景色,道:“可中原有很多的能臣。”

  “中原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吐蕃也有桑布扎,禄东赞,还有赞普,可大唐依旧不够强大,也不够富有,唐人的生活很辛苦。”

  松赞干布从这位年轻的天可汗学到了新的处世经验,身为帝王人就不能执着于这些善恶。

  李承乾请松赞干布喝着茶水,道:“听说你最近睡得很不好?”

  松赞干布道:“我身体虚弱,年过三十,却是六七十的身体。”

  “未免太过悲观了,朕小时候也体弱多病,每每重病就长达数日半月卧病不起。”

  “可现在的天可汗很强大。”

  李承乾笑着道:“你大可以从现在开始锻炼身体,说不定会有所改善,多出去走走,多看看唐人。”

  松赞干布闻着茶香,道:“这是什么茶?”

  “这里面放了一些药材,能够安神。”

  “陛下近来也心神不宁?”

  “他们想往朕的宫里塞女人。”

  又尝了尝味道,带着一些花香的茶水入口之后十分地柔和,松赞干布蹙眉道:“唐人的茶水已成这样了吗?”

  李承乾摇头道:“朕当然还是喜欢纯粹的茶。”

  又有内侍递上一个木盒。

  打开木盒内部是一个杯子。

  李承乾又道:“多喝点热水。”

  这是用桃木制成的杯子,松赞干布将茶水倒入杯子中,饮下一口道:“嗯,别有风味。”

  “其实没什么区别的。”

  “传闻天可汗很喜欢杯子。”

  李承乾道:“那都是传言,这些杯子都用不久,往往不出三两个月就要换,木制的杯子用不长久,铁质的杯子容易放凉,要做到保温不容易。”

  “能够保温的杯子,真的有吗?”

  李承乾道;“没用的,尽可能保持一些温度而已。”

  “希望吐蕃与大唐能够如保温杯一般。”

  李承乾笑道:“但愿。”

  陛下与吐蕃赞普就坐在曲江池边,像是多年不见的好友一样说着话,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