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三百六十九章 启程封禅(2/3)

提前走两步,未来或许可以少走很多步。

  在一声声钟声中,李承乾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女儿,今天小孟极满月了。

  寒风呼啸的洛阳皇宫静谧得像是静止了一般。

  直到贞观二十年,正月,皇帝开始为封禅准备。

  礼部要做的事有很多,封禅之前就派人前往泰山,为封禅事宜做准备。

  李承乾坐在父皇的大殿内,听着父皇发着牢骚。

  去年说的封禅,现在就抱怨着前往泰山耗费的人力与物力太多,不愿去封禅。

  “陛下,太子殿下,倭人使者求见。”

  “不见!”李世民当即丢下一句话。

  李承乾抚着额头坐在一旁,示意内侍太监退下。

  现在的倭人还没有国名,他们只是倭人,一种人罢了。

  也不知道金春秋是怎么搭上倭人的,现在的新罗人正在与百济开战,金春秋要一统高句丽的南面。

  让高句丽,百济,新罗三足鼎立的局面化为两家独大。

  但金春秋并不是一个打仗的好手,他与百济义慈王的战斗有输有赢,有来有回的。

  兵部侍郎崔敦礼一度让人送去书信,说他金春秋是个不成器的。

  崔敦礼骂得很对,唐军东征的时候金春秋就随着大军出行,他跟着唐军什么本领都没有学到,难道不该骂吗?

  他跟着唐军东征时,都干什么去了。

  指望着金春秋能够打下百济之后,东渡攻打倭人?

  要不是看在金春秋与朝中还算是熟悉的份上,还不如扶持百济义慈王,尽管义慈王很无道。

  皇帝正在抱怨着泰山封禅要准备的事太多。

  太子的脸色也很不好看。

  贞观二十年刚开始,正值正月,一家人正在过年,本该是庆贺的佳节,陛下与太子的心情都很不好。

  就算是皇帝对封禅的过程满腹抱怨,朝中还是有条不紊地准备着封禅事宜,甚至拿了李唐皇帝家的族谱先一步送去了泰山祭祀。

  见父亲出了殿,小於菟忙上前道:“爹,爷爷是不去封禅了吗?”

  李承乾揣着手道:“皇帝说出去的话,岂能轻易收回,还是要去的。”

  小於菟接着道:“那孩儿也能封禅吗?”

  李承乾忽然一笑道:“你还小,不用去想这些事。”

  “嗯。”

  小於菟跟在爹爹身边,一路走过了一座座大殿,来到了皇城中的兵部。

  兵部侍郎崔墩礼就在这里当值。

  见是太子殿下来了,正在吃着汤饼的崔敦礼忙行礼。

  李承乾道:“不用多礼,你吃吧。”

  今年河北的麦子收成很好,洛阳与关中并没有饥荒,也没有发生褚遂良担忧的事。

  现在汤饼面食已是绝大多数人的主食。

  崔敦礼三两口将汤饼吃完,而后擦嘴行礼道:“殿下前来有何吩咐?”

  李承乾看着挂在兵部墙上的地图,“新罗还要多久才能拿下百济?”

  崔敦礼回道:“去年夏季,新罗与百济各地狂风大作,许多地方都被淹了,他们不得不向高句丽借粮,现在已停战了。”

  “你知道倭人吗?”

  崔敦礼在地图边上画了一个圈,道:“臣所知倭人就在新罗渡海以东。”

  小於菟坐在一旁,听着爹爹与崔敦礼的谈话,椅子很高,双脚便前后不停晃着。

  李承乾道:“让金春秋拿下倭人,他需要多少兵力?”

  崔敦礼回道:“若新罗人拥有唐军兵械,千余人足矣。”

  “当真?”

  “前隋时,隋炀帝派裴世清前往倭人地界,查问倭人情形,听说倭人的王安排了很多女子伺候裴世清,为了留下他倭王甚至还将女儿送给裴世清……”

  李承乾听着这些奇闻异事,一时间竟然语塞。

  崔敦礼道:“不过前隋留下来的卷宗并不多,都是一些坊间传闻,也不知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但裴世清确实去过见过倭王。”

  说罢,他还拿起一卷奏章,道:“这是高句丽守备将军高延寿递交兵部奏章,倭人想要将一些高句丽人迁去他们的地界,高延寿并没有答应,而是将这件事递交了朝中,臣还未批复。”

  李承乾接过奏章看着上面的内容。

  崔敦礼道:“倭人长得并不高,他们羡慕高句丽人的高大。”

  “此国需要灭了。”

  听到殿下言语,崔敦礼有些疑惑,但也没有多问,灭就灭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李承乾叮嘱道:“让高延寿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