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三百一十章 不那么轻松的早朝(2/3)

各县的居民收入如何。

  李承乾道:“京兆府还须做好将来的预案,各县发展的情况需要落实到个人能力上,上官仪!”

  闻言,上官仪站出朝班道:“臣在。”

  李承乾吩咐道:“这件事你去办,如有犹豫不决之事让人将卷宗送来。”

  “喏。”

  看着众人,李承乾很想让五品官吏也能早朝来参加早朝。

  接下来的朝会都是一些正常的事宜。

  等各部说了事宜,殿外传来了话语,侍卫高声禀报道:“殿下,宗正寺少卿与杜侍郎觐见。”

  宗正寺卿是河间郡王李孝恭,而宗正寺少卿则是李崇义。

  当初召河间郡王回长安,多半还在从朔方赶来的路上。

  李承乾吩咐道:“入殿。”

  李崇义颔首走入殿内,递上一份奏章道:“殿下,滕王李元婴所食邑滕县,其县县令被囚。”

  杜正伦也走入殿内,低着头递上一份奏章道:“殿下,据臣所知滕王骄奢,在滕县横征暴敛,大兴土木,兴建滕王阁。”

  听着殿内的话语声,李承乾神色依旧平静。

  杜正伦接着道:“殿下,因滕县县令不满滕王暴行,屡次要奔赴长安禀奏,期间跑来长安的官吏,屡屡被贼人截住,听闻陛下出游滕县县令想要亲赴泰山寻见陛下,却因消息走漏,被滕王拿下而被囚禁,陛下闻之大怒。”

  长孙无忌站出朝班,愤怒道:“竟有这等事!”

  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这个太子身上,想要从太子的神色寻求一些端倪,看看这位太子是恼怒,愤怒还是痛惜。

  可他们端详良久,都没有在太子身上找到太大的情绪波动,只是微微蹙眉。

  这是一个十分理性的太子,哪怕是亲叔叔在滕县出了这种事端,还能这般平静。

  李承乾吩咐道:“父皇有允许孤将他拿入牢狱吗?”

  朝臣依旧没有话语,众人神色各异。

  杜正伦一时间语窒,又行礼道:“如今有宗室亲眷正在泰山,向陛下求情,希望可以从轻处置李元婴。”

  李承乾来回踱步,又是思量片刻,道:“古人云,皇帝的个人好恶不能驾驭在国家律法之上,否则国不将国,想必父皇也能明白其中道理。”

  殿内众人沉默不言。

  “宗正寺少卿,殿中侍御史张行成去一趟滕州,将滕王李元婴带来长安。”

  “喏。”

  李承乾又吩咐道:“有些事不仅是滕王个人,各县治理,山东地界内还有什么人与滕王勾连都要查清楚,带着孤的东宫右率一起走一趟,滕县县内治理事宜交由京兆府书令温挺协理,命驻守潼关的李道彦率一千兵马,先一步去滕县,将李元婴控制住。”

  “喏!”

  有三五人走出朝班,脚步匆匆地去办理此事。

  一直到下朝,朝臣走出太极殿的时候,还有些心惊。

  当朝臣都出了殿,发现舅舅还留在这里,李承乾走上前,来到他身侧,道:“舅舅是觉得孤太严苛了吗?”

  长孙无忌保持着早朝的姿态站立,闭着眼道:“手足相残最为痛心。”

  李承乾看着大殿之外,已是阴云密布,道:“用道德来约束一个人是很无力的,事实证明将期望放在别人身上,往往适得其反,不是吗?”

  长孙无忌终于睁开眼,诧异地看着这个太子。

  李承乾面带笑容,笑得很真心。

  “若宗室各路郡王劝说陛下,而让陛下有了恻隐之心,殿下再如此独断擅权,不是好事。”

  “孤不喜欢将结果放在对一个人的期待上,指望他能够悔改吗?”

  长孙无忌又劝道:“若宗室离心绝非好事。”

  “舅舅所言极是。”

  只是这么轻描淡写地回了一句,李承乾走到殿外,看着殿外的乌云压顶。

  李承乾又走了两步,身后的舅舅似乎没有话要说了,便一路朝着东宫走去,打开手中的奏章翻看着,这份奏章是杜正伦根据滕县送出来的奏报摘了几条。

  具体的情形还是要等李崇义他们去看了才知道。

  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犹在耳边。

  爷爷也去了北苑,偌大的皇宫偌大的皇城似乎都要让给自己这个东宫太子。

  走入家中,已准备好了饭菜。

  宁儿照顾着两个孩子用饭,苏婉坐在一旁盛好了一碗黍米饭。

  “今天爷爷与母后有说起宗室的事吗?”

  苏婉摇头道:“母后与爷爷忙着给弟弟妹妹制新衣裳,倒是没有提及。”

  “饭后孤与舅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