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参与朝争(2/3)

  今年关中必须要先把路铺好了,等棉花一到便投入生产。

  无它,只因这些年一次次证明了,生产制造的收益是耕田种地的数倍,渭北这片地与渭南不同。

  渭北与泾阳很适合作坊业的兴建。

  李承乾叮嘱道:“关中产业需要人保驾护航,老许你说呢?”

  “臣领命。”

  与许敬宗叮嘱了几句,李承乾又与李绩大将军在各县逛了逛,黄昏时分才回了宫。

  这些天,刚开朝的这两天,朝中众人忙得脚不沾地。

  看到苏婉端着一盆奶就要去倒了,李承乾道:“太浪费了!”

  闻言,苏婉脸上一红有些为难,别人或许不知道,难道丈夫还不明白吗?

  李承乾接过这盆道:“孤用来泡脚。”

  苏婉与宁儿的脸上同时闪过一片红霞,有些羞愧难当,连忙将寝殿的门窗关上,不让别人看到太子殿下正在用奶水泡脚。

  两个月大的儿子正是最会哭闹的年纪,苏婉见孩子又哭了,急忙去哄。

  这两天李承乾与往日一样,每天都去早朝,下了早朝便回了东宫。

  之后李承乾才从李治的口中得知,许敬宗没找到人为关中的作坊撑腰,也没有去攀附谁,更没有去寻找什么庇护。

  许敬宗做了一件很厚脸皮的事,他将郑公在朝堂上说过的话语,当作标语,写在每个作坊的墙外。

  命各县乡民时刻去看,时刻去读,心中铭记。

  见皇兄站起身朝着东宫外走去,李治跟在后头道:“皇兄是要去中书省了?”

  “嗯,三省六部就要一团乱了,孤怎能不去。”

  “稚奴帮皇兄。”

  任由弟弟跟在身后,李承乾走出承天门,一路来到中书省门前,就听到了褚遂良的怒骂声。

  “许敬宗这个无耻小人!”他一边走一边与身边的几个文官吏说着。

  李治站在皇兄身后,望着脚步匆匆离开的褚遂良。

  “看来褚侍郎对许少尹的行径很不满。”

  闻言,李治回头看去,见到了一个面带笑容的中年官吏,穿着蓝色的官袍看着官职不小。

  李承乾侧目看去,将李治拉到一旁,不让弟弟靠近这个人。

  见状,杜正伦道:“下官对太子殿下没有恶意。”

  李承乾将弟弟拉到身后,面对着杜正伦道:“杜侍郎,下一次来见孤能从正面走来吗?”

  杜正伦递上一封书信道:“这是渤海送来的书信。”

  李承乾接过书信,当即打开看着。

  杜正伦又道:“地方士族几次说起东宫太子。”

  李承乾看完书信又递还给他,道:“无妨,这种事交给父皇就好,往后也不用与孤说。”

  杜正伦点头接过书信便离开了。

  见皇兄也对这位杜侍郎这么有戒心,李治好奇道:“这位是何人?”

  李承乾道:“给父皇搜罗消息的。”

  李治了然点头。

  走到中书省门前,李承乾先是领着弟弟坐在门前的台阶上,听着里面的争论。

  中书省内,岑文本问道:“兵部呈报,今年的军中兵械怎么还未造好?”

  众人的目光看向工部尚书阎立本。

  “是于侍郎没有给工部银钱,没有银钱怎么造?”

  刑部侍郎狄知逊道:“今年朝中是没钱了吗?”

  上官仪坐在一旁听着,在御史台任职御史之后,他也可以来这里听朝章政事,先从学会记录开始。

  今年刚开朝,朝中诸多要事积压在了一起,三省六部都来要钱。

  于志宁一边忙得头如斗大,有些恼怒地道:“兵部没有给账册,让下官如何给钱?”

  岑文本坐在当中,一副不动如山的样子,众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兵部。

  兵部尚书段瓒道:“此事交给秘书监了,为何还未送来?”

  秘书监监丞苏亶重重一拍桌子道:“与秘书监何干!你们兵部的名册与账册又不是秘书监的。”

  礼部尚书李百药拍了拍桌子道:“都不要争了,我们礼部招待诸国使者的人手什么时候给。”

  吏部侍郎刘洎道:“这种事你看老夫作甚,吏部什么时候管你们礼部的事了?”

  李百药拍案而起,道:“不是你们吏部卡着人手不给,要我们礼部如何看管各国使者。”

  刘洎道:“于志宁不给钱,我们吏部怎么把人给你们。”

  于志宁道:“一没预算,二没账册要下官怎么给钱!”

  中书省内的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