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二百八十一章 洛阳变故(2/3)

两步就要跑到船上。

  脚下被什么东西一绊,他整个人失去了平衡,当场摔倒在地。

  他抬头一看,就见到了一张格外熟悉的脸,看着这张脸,他翻过身往后腾挪了几步,“李义府?”

  李义府脸上带着狰狞的笑容,道:“崔公子,让下官好找。”

  崔肴正要再跑却被一群官兵拦住了。

  后方县令脚步匆匆而来,他行礼道:“下官汜水县令,见过洛阳长史。”

  李义府道:“多亏陈县令出手相助。”

  “本县奉房相之命,看管来往洛阳的水运往来,抓一个歹人也不过是顺手为之。”

  “你……”

  李义府笑道:“崔公子,某家奔走一天一夜未眠,总算是赶上了。”

  崔肴大喊道:“你放过我,我给伱银钱。”

  几块银饼摔在地上,李义府叹道:“崔公子这点银饼算什么,抓了崔公子,某家能要更多。”

  言罢,一群官兵围了上来,将崔肴绑了起来。

  此刻心中多少还有侥幸,当他坐入囚车之中,才心知懊悔,他大声道:“李义府!你放过我。”

  “崔公子回洛阳,某家会好吃好喝招待你,不会让你死的。”

  “李义府!我几时得罪你了!”他双手扒着囚车大声喊道。

  与这里的县令告别,其实昨晚忙了一天一夜,他李义府也是顺着黄河河道一路坐船下来的,并且让柴哲威命人星夜兼程一路朝着河道而下,给这里送来了消息。

  现在,李义府知道了这个县令是房相门下的人,心中明悟了许多。

  房相是太子的老师,既然太子要治理洛阳,朝中不可能没有准备,沿河的各县都是朝中的眼线。

  李恪这些天依旧在洛阳各县走动,今天他帮着一个县的支教夫子建设了学舍,远远见到了李义府押着一辆囚车,还见到了一队官兵,捆着不少人。

  队伍到了眼前,李恪笑道:“李主事,三天不见这是出去拿人了?”

  李义府道:“吴王殿下,下官日夜奔袭一路到了荥阳才将这个逆贼拿下,要是再晚一步,这贼子就要跑去郑州了。”

  李恪抱拳道:“李主事有劳了。”

  “无妨!此贼身边有私军,还胆敢刺杀下官,加之赋税上缴不足,数罪并罚,下官定要将此贼扒皮才好!”

  李恪稍稍蹙眉道:“李主事好本事。”

  李义府领着队伍一路走入了洛阳城。

  马周与张玄素这些天很忙,他们用了两月时间核查了账目。

  “只有两成的人递补交了市税,都是千贯以下的。”

  马周问道:“其余人呢?都不要了自家的家眷了吗?”

  “再给两月时间,再等等吧。”张玄素说着话,将厚厚一叠账目放在了车上。

  长长一队马车拉着的是收缴而来的财物,这些都是要押送去长安的。

  张大安递上一张图纸道:“这是长安送来的图纸,命我等建设洛阳。”

  京兆府又来了政令,马周打开图纸看着,见到的是洛阳城向周边各县各村建设直道,直道分布在外,从四面八方汇入洛阳城。

  兴建的作坊便在各县之间的重要道路上,而且标注了建设的范围与房屋数量。

  张大安道:“下官还要给长安京兆府书写呈报,就先告辞了。”

  “慢着。”马周疑惑道:“人手多少。”

  张大安回道:“各县与洛阳能够调动的壮年男丁大致有十五万人,农忙之后便可参与建设。”

  这两年洛阳一直都在吸纳各地而来的人口,可现在来看人口规模还是不够,因去关中的人更多。

  而且经过前几年的旱涝交替,人口不足的情况在贞观十年才有好转。

  张大安道:“我们京兆府一直认为,只要一地建设得足够好,有更多的财富,自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口。”

  马周颔首道:“有劳了。”

  “但有吩咐尽可与下官说,下官乃京兆府书令随时可以将洛阳的事禀报长安。”

  张玄素已安排人将收缴的财货送出去。

  余下的建设作坊事宜,马周与张玄素,需要与商贾商谈。

  马周道:“听闻杜荷公子来洛阳了?”

  穿着甲胄的柴哲威上前抱拳道:“昨日刚到洛阳。”

  洛阳经过大整顿,现在开始要进行建设,需要大规模的民壮劳力,关中的许多方略都要落实在洛阳。

  张玄素看着一车车的财货远去,感慨道:“臣收缴赋税不力,至今才收回两成,那些人还是不愿意将银钱粮食送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