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二百七十八章 清查(2/3)

,道:“只查到了三千石,张大安已去各县查问了,没有洛阳刺史准许一粒粮食也不能出洛阳,洛阳的粮食只进不出。”

  权万纪担忧道:“如此一来各县与洛阳士族一定会抵触的。”

  张玄素道:“关中的粮食终究是有限的,西域战事不知还要打多久,粮草还要继续运往关中,事关西域大计,粮食与赋税必须保住,查得好,就要往上查二十年。”

  权万纪又道:“洛阳会出乱子的。”

  马周阴沉着脸,他来洛阳已有三年了,道:“皇帝对外用兵他们就敢拖延赋税,是不想此战太顺利,哪怕西域此战输了,诸位觉得陛下会不会向世家妥协,世家就是趁着大战的时机,给朝中施加压力。”

  其中暗流涌动,无形间能感知到那些人包藏的祸心与肮脏的谋算。

  张玄素又道:“对有些人来说社稷不算什么,他们能够动摇皇帝的主见才是最想要的,中原太平时他们想着兼并土地,皇帝要打仗时,他们胆敢拖延赋税,是想逼迫朝中给他们什么?许诺?富贵?高官厚禄?世代勋爵?”

  权万纪深知洛阳与潼关对关中何其重要,皇帝给太子如此大权,是希望太子能够执掌洛阳,给关中输入粮食。

  这也是皇帝的图谋,西域这一战说不定几年前就开始准备了。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对抗,不仅仅看兵马如何骁勇,也是看国力的强盛与否。

  李义府拿出一把刀重重扎在眼前的桌上,他朗声道:“对付他们那些人,不能用道理,更不要用礼义廉耻,对付他们要用刀,要用火,为此我等不舍昼夜。”

  权万纪叹息一声,他此番领略了马周与李义府是何等人物,马周不畏权贵,李义府对世家子弟心怀怨恨。

  这两人在洛阳,这洛阳的天……也要变了。

  当夜,洛阳刺史马周命柴哲威领兵三千,前往各县与李义府所领的崇文馆学士,清查赋税,往上查二十年。

  这二十年一直查到武德年间,大唐立足中原才二十二年。

  如今是大唐王朝统治中原的第二十三年,武德经历了九年,贞观一朝来到了第十三个年头。

  一排排火把从洛阳城而出,洛阳守备将军柴哲威领兵围住各县粮仓。

  其实这也是应该的,洛阳要大兴作坊,为关中输送粮食与赋税的要地,处于运河中心的洛阳繁荣与否,也与关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洛阳走向繁荣之前,势必要进行一次大清洗。

  也不知道朝中是什么时候传出来的话,那句话是东宫太子说过的,便是这所谓治标不治本,等于没治。

  在众人的理解中,东宫太子所言的话语有另外一个意思,所谓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接连半月,一户户的勋贵被带了出来,一个个粮仓也被打开。

  这一查就查到了武家的两兄弟,当朝应公的两个儿子。

  “家父乃当朝应公,家妹武氏乃当今长乐公主弟子,尔等胆敢欺我公卿!”

  张大安坐在马背上,目光平静地看向喊话的人,朗声道:“京兆府依令办事,武家兄弟经营木材,自贞观六年至今,未缴纳市税六万贯。”

  “你放屁!”武元爽大声道:“贞观六年的事,凭什么你来管!”

  张大安冷声道:“就是某家来管,不服你可让人上告长安,看看朝中会不会管你们死活,是应公又如何?你们的妹妹是长乐公主的弟子,那又如何!”

  不断有人被带来,都是当朝勋贵或者是以前的功勋。

  李义府策马来,道:“逃了十五家。”

  张大安道:“怎如此多?”

  “是我们疏忽了。”李义府抱拳又道:“都是彻夜而逃,许多家财与粮食都未带走。”

  张大安颔首道:“人可以慢慢追查,可洛阳的钱财与赋税,必须要留下,人可以走,粮食不能走。”

  “喏!”

  李义府得令再去办事。

  一群公卿被兵马围着,他们都站在一起,看着围着的兵马很是不解。

  张大安朗声道:“诸位可写家书,上缴历年所欠的赋税,给你们两月的时间,若该补缴的赋税两月不到,人发配,家产收没,我等还会继续追查。”

  一个月之后,四月天的洛阳城内,李义府走到地牢,看着崔耘道:“你本名裘耘,耕耘的耘是一个很好的名字,当年你家在洛阳有十亩薄田,你家家产卖给了崔家,他们念你忠心还给了你一个崔姓,从此你帮着崔家为虎作伥。”

  崔耘一言不发。

  李义府提了提自己的官服衣襟,低声道:“一介家仆就敢高人一等,可笑,真是可笑。”

  地牢中的人有很多,这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