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二百四十二章 雪后(2/3)

…”

  李孝恭实在是看不得程处默对一匹战马如此深情,连忙道:“你去找承范去,与某家说什么。”

  言至此处,见一双粗糙的大手握住了手腕,李孝恭想要挣脱,发现这个程咬金的力气还挺大。

  “做甚!”

  “你是处默的老师,应当与某家一起去提亲,如何?”

  李孝恭终于是挣脱了他的手,一路走一路骂着,“有病!”

  风雪过后,关中晴朗了三天,魏昶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一沾床榻便闭眼躺下了。

  在外面,他跟着京兆府的人手救助困在雪中的乡民,已两天两夜没合眼了。

  薛五娘手脚麻利地收拾着家里,挺着孕肚还要用沾了热水的布巾给丈夫擦拭着脸。

  他的胡子上还被冻上了一些冰碴子。

  “你要有个好歹,该如何是好。”

  听到了妻子埋怨,魏昶反手抱住妻子的后腰,将刚被擦过还有些湿漉漉的脸贴着妻子的孕肚,低声道:“往后都听你的。”

  薛五娘低头抚着丈夫乱糟糟的长发,蹙眉低声道:“只要你不做恶事就好。”

  魏昶迷迷糊糊点头。

  薛五娘想到了两天前,听说大雪埋了许多地方,京兆府召集各县民壮救灾,魏昶没有多想,就毅然走入了雪中,跟着京兆府的官吏离开。

  他是个好男儿,可他终究与京兆府有太多事了。

  村子里,出去救灾的男人都悉数回来了,安静的泾阳县又热闹了起来。

  冰雪开始逐渐消融了,京兆府在太子号令下,这大雪天竟然没有冻死人。

  就连各县的县官奔走相告,亲自带着人去县衙避灾,甚至还给粮食。

  自贞观九年太子殿下执掌京兆府以来,一次又一次,改变着各县,改变着关中。

  谁能想到当初这位太子刚执掌关中农事,为了夺权将关中十二县的县令罢去了九个,各县官吏都几乎换了一新。

  当时还有人借此弹劾,在泾阳种出葡萄,渭北的葡萄大丰收之后,这种弹劾之声也开始消弭。

  到如今,京兆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民心。

  关中最淳朴的乡民言语粗俗,他们说不上多么漂亮的感激之语。

  可当京兆府的官吏从各县各乡回去复命,有不少孩童相送。

  颜勤礼回到了京兆府,这一次出去救灾他打死了一个乡长,因对方在救灾过程中索要钱财。

  怒火中烧的颜勤礼当着所有乡民的面,活活将一个乡长打死。

  这件事送到李道宗面前,吏部对此不管不问,大理寺也不敢管,不仅因颜勤礼是太子门下的崇文馆编撰,也有诸多乡民为颜勤礼叫好。

  许敬宗是个酷吏,他是京兆府的少尹,在他手下行事的官吏多多少少都有相似的作风。

  京兆府内,许敬宗一拍桌案道:“谁敢动颜书令一根毫毛,某家与他不死不休,老子还没在长安城打死过人,倒想要试试。”

  长安城内,许国公府邸内。

  高士廉笑道:“听闻你吃住都在中书省,现在能来看望老夫,多半是治理好了?”

  李承乾接过高林递来的热茶,道:“算是吧。”

  “算是?”

  喝下一口茶水,李承乾神色略带疲惫地道:“本来今年能平安度过的,都怪这老天。”

  “嗯。”高士廉抚须点头。

  “,还留下了一地的事需要收拾,这些事都交给舅舅与郑公了。”

  高士廉观察大外孙的神情,道:“你很失望?”

  “有些闹心。”

  高士廉笑道:“是不是觉得,总有一些人不能按照你的意思去办事?”

  李承乾缓缓点头,“孙儿惭愧,被舅爷看出来了。”

  “你呀。”高士廉缓缓站起身,轻轻拍了拍这个外孙的后背,笑着道:“你已经很好了,自汉武帝始关中这条大河淹死了多少人,淹了多少田地,可史书上,往后的许多年,饿死的,淹死的有多少?可史官来说,却已是极为平常的一年又一年,他们将这些事都写在了史书上。”

  “后来汉武帝作了一首瓠子歌,下定决心治水了,那又是极为寻常的一年,这便是史书上学到的故事。”

  “孩子啊,你心有向往何惧道阻且长,你罢免了这么多县官,后继补上的人谁敢怠慢政事,即便你严苛又刁难,可你深知,你不信圣贤所书写的道理,你坚信不能总是用道德来约束一些人,因此你治下的关中官吏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李承乾点头道:“谢舅爷教诲。”

  高士廉道:“老朽半截身子都入土了,原来辅机那小子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