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陛下当年之风(2/3)

。”

  李治咧嘴笑着,道:“谢母后赏赐。”

  今天的皇后异常地高兴,就连平时对弟弟较为严厉的李丽质都能对李治与李慎放任了一些。

  “陛下,承乾的气魄越发成熟了。”

  没等李世民开口,李渊喝着酒水,享受地长出一口气,道:“承乾这孩子向来是重信义,他言出必行,自然会有更多的人追随他,这军中的豪杰气还在,一个个都是英雄好汉,男儿当如是。”

  李世民就坐在崇文殿,听着妻子与父皇正在夸赞着儿子,他一言不发地看着儿子的未来十年发展方略的文章。

  从皇宫的鼓楼一直往西走,过了中书省路过道明门,这里一条溪流,乃是宫中清明渠。

  走过木桥这里有一片亭院,这片亭院还没有名字,因这里以往种着很多牡丹,李承乾让工部修缮皇宫时便取名牡丹亭。

  此刻亭内,三兄弟正在吃着岭南送来的水果。

  李恪吃着香蕉,双臂放在石桌上,目光打量着四周忙碌的工匠。

  李泰道:“派出去三十名夫子去支教,还望皇兄准许。”

  李承乾拿着一把小刀熟练地给梨去着皮,“你的人手够吗?崇文馆并不缺人手。”

  “皇兄,去支教的夫子每年都有十石禄米,每月还有五百钱,这可比在任职一个编撰好太多了。”

  “要不要孤给你的也加点用度?”

  “倒也不用。”李泰咳了咳嗓子,缓解了些许尴尬,道:“编撰括地志是长久之计,那些想要中道离开的弟弟也不会拦着。”

  李恪依旧无忧无虑地吃着香蕉。

  李承乾将削了皮的秋梨递给李泰,又拿起一个继续削着。

  “谢皇兄。”李泰哧溜一口咬下满是汁水的秋梨。

  “孤听刘仁轨说你最近还经常去咸阳县。”

  李恪点头道:“昨日就去了。”李承乾将这只秋梨递给他,道:“刘仁轨是个好人,挺好的。”

  这是宫里最后的几只秋梨了,过了这个时节今年就再也吃不到。

  李百药脚步匆匆而来,走过清明渠上的木桥,来到亭前,道:“太子殿下,天竺使者的书信。”

  李承乾拿过书信打开看着。

  李恪也望了一眼,惊疑道:“天竺人怎么写中原文字。”

  李承乾笑道:“这是玄奘写的书信。”

  李恪诧异道:“他没死啊。”

  “如此说来他已然到了天竺。”李泰思索着,“这个玄奘是个有毅力的人,从关中走到天竺用了八年之久。”

  布卷上写着一个个字,写着都是他到了天竺之后,得到了天竺王的器重,天竺王给他举行了一场盛会。

  李恪道:“天竺人真的可以驯服战象吗?”

  李泰笑道:“是人就能够驯服牲口,战象成群奔腾之势人力不可阻挡……”

  博学的李泰向李恪解释着战象打仗的编排,以及早在吕氏春秋中就有提及,甚至还能用战象来耕种。

  其实关于大象的传闻还有很多,李承乾所知道的早在很久远以前,波斯人就借用战象打仗了。

  久远到……当年的亚历山大想要征服波斯,然后亚历山大被大象深深震撼。

  李承乾喝着茶水,将余下的几只秋梨给了李百药,道:“给你了。”

  “谢太子殿下赐。”

  在冷兵器作战的时代,战象就是冷兵器作战的天板,但人嘛,对付牲口总是有很多办法的。

  李承乾甚至可以想到玄奘骑在大象背上念诵经文的场景。

  “孤还有些事,这些水果不要浪费了。”

  李恪道:“皇兄且去。”

  亭内,李泰剥开香蕉咬下一口坐在嘴里嚼着。

  李恪问道:“皇兄与玄奘相识多久了?”

  李泰摇头道:“本来是不相识的,多年前有一个叫波颇的和尚,是波颇指点玄奘,之后玄奘去了天竺。”

  “当真?”

  李泰道:“听说的。”

  当年波颇就在东宫为病重的太子祈福,是不是真的恐怕只有皇兄知道,波颇都已过世了。

  要是玄奘死了,皇兄又不想说,那这个秘密就会被永远地藏起来。

  给朝中涨俸禄的事,朝中有反对,也有赞同的。

  因为俸禄这种事只要你涨了,往后就不能降低,会显得君王言而无信。

  朝中的给事中,是一个叫做张玄素的家伙,他就向陛下劝谏不要随便涨俸禄,俸禄应该从一而终。

  这两年年景好了,不能骄纵。

  本来李承乾是不想管这个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