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二百零三章 太子的产业(2/3)

p>

  良久,长孙皇后才开口道:“承乾恐怕是另有图谋。”

  李世民看着妻子的笑容,道:“你似乎还有些高兴?”

  “儿子长大了,有自己的图谋了,当母亲的自然高兴。”

  李世民用热水擦了脸,低声道:“承乾是想要将整个河西走廊成为他的产业。”

  长孙皇后帮着丈夫脱下外衣,道:“这有什么不好的,如果河西走廊真成了承乾的产业,往后一旦有什么变故,以这个孩子的手腕,定能保住河西诸地,况且他向来是个好孩子,万事想得周全。”

  李世民不言语。

  “陛下,若说承乾能够守住河西走廊,对陛下来说未必是坏事,若心有顾虑,也不会答应承乾。”

  “怎么?难道以后承乾要跟朕分家过吗?朕还不至于跟孩子计较。”

  每每听到丈夫这满是傲气的话,作为妻子只能无奈一笑,这个家还是老样子。

  夜深了,小兕子一到东宫就跑去找丽质玩。

  见刚回来的殿下神色疲惫,宁儿准备好了热水。

  安静的寝殿内,李承乾听着自己的呼吸声,坐在水桶中,感受着热水的温度。

  沉重的睡意袭来,李承乾洗了个澡便早早睡去。

  翌日,天刚亮的时候,两道旨意传了出来。

  召回李义府,任职御史台御史,赴任洛阳。

  召回兵部侍郎段瓒。

  李震调任河西走廊。

  李绩家的府邸门匾已换了。

  李绩看着站在面前的儿子,直到听见旨意,与他说了不少话。

  听着父亲的解释,李震这才醒悟过来,关于河西走廊的事,从来不是自家与太子之间的事情。

  而是陛下与太子之间的交换。

  “父亲,孩儿恐怕昨晚说错话了。”

  李绩低声道:“无碍。”

  在帝王家事面前,哪里能说得上话,这一次终究成了皇帝与太子之间摇摆的条件

  李绩心里很舒坦,至少太子是为自己家着想的。

  “往后我们家的家业不重要,你去了之后定要看住河西走廊。”

  “孩儿明白。”

  李绩负手而立,道:“军令不可耽误。”

  李震快步走出家门,翻身上马后,一手拉着缰绳,一手举着旨意,在这个时候还显空旷的朱雀大街上奔驰。

  就快出城,他举着旨意大声道:“奉旨调任河西走廊,军机不得延误,速开城门。”

  本来还未到开城门的时辰,见到来人高喊着,急忙打开城门,放人离开。

  准备上早朝的时分,李承乾见到了大将军,笑道:“英公。”

  李绩躬施礼道:“太子殿下,臣惭愧。”

  李承乾笑道:“大将军不用惭愧,是孤疏忽了。”

  昨晚的事,一早就有了结果,在皇帝与太子之间的交易中,河西走廊出现了巨大变动。

  首先修缮河西走廊的李义府被调了回来,就连兵部侍郎也被召回。

  而李绩的儿子被调任河西走廊任职河西道折冲府都尉,但依旧由李大亮调遣。

  英公的家业保留在河西,并且英公的儿子去河西走廊,是为了看护太子在河西走廊的修缮事宜。

  往后东宫与李绩会走得很近。

  因河西走廊一旦修缮完成,来往关内外的西域客商会更多,难道说他们会绕过河西走廊吗?这根本不可能。

  早朝上,陛下对两道旨意的缘由只字不提,也没人提及这件事。

  一个月之后,关中进入了二月,天气乍暖还寒。

  夜里的气温很低,李义府比段瓒先一步回到了长安,在河西走廊接到旨意之后,与李震交接好各项事宜,便快马加鞭回来。

  本想着比段侍郎先一步到,现在李义府只好策马在长安城的城门前晃荡。

  长安城宵禁了,城门也不会为自己一个新上任的御史打开。

  难怪段侍郎会慢个半日脚程,原来是早就算好了脚程,等他来长安时,正好是城门打开的时辰。

  如此,李义府也打消了在长安短暂落脚的念头,按照旨意径直去洛阳复命,不用向朝中禀报河西走廊事宜。

  “驾!”李义府一声大喝,策马朝着洛阳方向而去。

  沿着渭河一路前行,就快走到渭南地界的时候,李义府拉住缰绳,让马儿停下。

  而后安抚着疲惫的战马,缓缓走入眼前这个村子。

  马蹄声与战马打响鼻的动静在夜里很清晰,一直走到了渭南县的县衙前停下。

  久居河东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