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一百九十六章 叔叔们(2/3)

回话。

  不知道什么时候,妹妹就站在了一旁,李承乾边走边解释道:“父皇他多半是还有事要应付,我们自己吃吧。”

  “嗯。”李丽质跟上脚步又问道:“皇兄,母后说明天还要摆宴。”

  “父皇说过了,让孤去一趟。”

  “弟弟妹妹都不想去。”

  李承乾笑了笑,“无碍,你们都留在东宫吧,皇兄一个人去就可以了。”

  李丽质这才又有了笑容。

  翌日,皇帝要在曲江摆宴席,李承乾早早睡醒,晨练之后母后便让人将新衣裳送来了。

  弟弟姐妹人手一件新衣,只不过她们不去曲江池赴宴。

  李承乾让宁儿帮着自己将外衣穿上,衣裳是一件黑色的圆领衣袍,点缀着一些淡蓝色的花纹。

  宁儿帮着殿下收紧腰带,打量着一番道:“果然还是黑色的衣袍更适合太子。”

  李承乾看着铜镜中的自己,道:“穿这一身黑,看起来更像生人勿进了。”

  宁儿忽然一笑,又连忙忍住笑意,给殿下的腰间挂上玉佩,再将小福准备的一张饼放入殿下的怀中,道:“这是小福安排的,她担心殿下饿着。”

  已经习惯了小福的这种安排,东宫的皇子公主出门都是需要自己带干粮的。

  李承乾走到东宫前殿,李丽质正带着弟弟妹妹在晨练跑步,又与宁儿叮嘱道:“记得今天让她们考试,孤回来时亲自批阅。”

  “喏。”

  言罢,李承乾走到门外,与爷爷一起离开东宫前往曲江池。

  李承乾颔首道:“本来孙儿是想看兵书的,可历代兵书记录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讲述,更需要实战的经验,而经验方面既有天象相关,还有地势相关,孙儿没有经验,只好从往年的记录寻找一些端倪。”

  李渊笑着坐在一旁,这个孙儿是个好学的,不仅仅是好学,而且办事向来是心无旁骛且专注。

  马车缓缓停下,李渊率先走出了马车,入眼便是曲江池两侧河岸,有着不少亲眷。

  众人纷纷看过来,行礼。

  马车停在原地良久,等李渊走了一段路之后,李承乾这才从马车中走下来。

  因为许多人的目光都在李家的老爷子身上,李承乾走下马车时没有太多人关注。

  他将手中的书卷交给李绩,道:“大将军帮忙照看。”

  李绩回道:“殿下放心,末将就等着这里。”

  李承乾走入曲江池,一旁就有两个宫中的内侍太监很自然地跟在后头,还有两个带刀的侍卫跟在两侧,保护着这位太子的安全。

  其实李家的亲眷有很多,有堂兄弟的各路郡王,还有爷爷的其他儿子,比如说徐王李元嘉,或者是郑王李元礼,彭王李元则……

  这些人李承乾一概不认识。

  除了各路郡王,还有宗室中人,以及外嫁的诸位公主。

  上至各地的诸王,郡王,下至更小的县主。

  能来的也都来了。

  “皇兄。”李泰上前道:“父皇与母后早就等候多时了。”

  李承乾望了望众人的目光,已有不少人瞧着这里低声议论,目光纷纷打量。

  其实不用多想,光是这副面容。

  并且能够让李泰也落后一步跟着,自然能够看出其人的身份,这位少年人就是如今的太子。

  想起了李元昌与长广公主的遭遇,其实在场的亲眷对这位并不是多么亲近的太子,还是有些疏远的,众人不敢多张望。

  在曲江池的水榭内,在场的亲眷宾客也有不少。

  而且这些人中有的年纪与父皇相仿,还有的与自己和李泰年龄相仿,其中就有几位小叔叔。

  李泰小声道:“诸位叔叔与父皇坐一起,皇兄与青雀去后方水榭坐。”

  李承乾颔首示意自己知道了,并且在一道道注视与打量的目光,神态自若地走到父皇与母后面前。

  见到母后点头,李承乾转身面向众人,朗声道:“得知诸位叔叔前来,承乾疏于礼数,还望诸位叔叔莫要见怪。”

  众人纷纷一笑,拿起酒碗,也是行礼。

  众人将酒碗中的酒水一饮而下。

  身为李家的主家,也就是帝王家,李承乾身为太子没有拿酒碗,倒也不会有人说礼数不周。

  况且早有传闻,东宫太子滴酒不沾。

  而后,李承乾与李泰走向了水榭的另一头,水榭与水榭之间有栈道相连。

  寒冬时节,天空阴沉沉的,看来今天多半又要下雪了。

  因为前两天的天气短暂温暖,阳光高照,今天却格外寒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