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下蛋了(2/3)

在就剩下张掖与酒泉俩郡。

  李大亮将军送来的奏章,今年的粮饷也该发放,后续的建设费用还需要支付,还在河西走廊的李义府零零总总罗列出了账目,包括粮饷今年还要送去六万贯钱。

  李承乾蹙眉看着,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朕让牛进达撤回来了,换个人驻防吐谷浑。”

  “父皇有人选了吗?”

  李世民思量着道:“让张士贵走一趟吧。”

  李承乾将奏章放在一旁,回道:“父皇安排便好,钱粮的事交给儿臣。”

  李丽质看着父皇与皇兄一前一后,就将河西走廊与洛阳的事商定下来的,她此刻觉得皇兄与父皇之间距离越来越近。

  将来皇兄登基,父皇也可以安享晚年了。

  李丽质气馁一叹,默不作声地吃着一张饼。

  武德殿内,李渊的鼾声还在此起彼伏,隐约可以听到父子间的交谈声。

  李丽质走到武德殿外,将厚重的殿门半掩,让外面的风雪尽量不要吹入殿内。

  风雪依旧,她长出一口气,在眼前化作一团白雾。

  笑声从不远处传来,那是弟弟妹妹正在堆着雪人。

  李治与李慎顽皮地踢坏了一个雪人,惹得东阳与清河一阵追打。

  李丽质也揣着手,看着这一幕面带笑容。

  这两天,关中大雪,朝中休朝两日,反正距离冬至的休沐也不远矣。

  翌日早晨,大雪依旧下着,锻炼身体不能松懈,在冬天,这位太子殿下晨跑之后,每日都在射箭。

  太子会说基本功是最重要的,业精于勤荒于嬉。

  关中进入了冬日,早晨时分东宫门前很冷清,这座皇宫也安静了下来,李承乾站在雪中张弓搭箭,箭矢放出,精准地落在靶心。

  李绩立在冷风中,此刻也不知该教太子什么。

  又一次张弓搭箭,李承乾那被冻得通红的手指依旧稳稳地拉开长弓,神色冷静地放出一箭。

  踩着积雪的匆匆脚步声传来,抬头看去是一个太监领着一个与太子年纪相仿的年轻人而来。

  来人提着一个包裹,客气地行礼道:“太子殿下,见过大将军。”

  上一次见杜荷的时候,还是在曲江池游园。

  李承乾放下手中的长弓,呼出一口气热气,道:“你怎么来了?”

  杜荷从包裹中拿出一个木盒,木盒中是一颗颗的话梅,他解释道:“这是诏安送来的梅子,他们说今年的青梅比往年都要好,就带来关中,给殿下就送来了。”

  李承乾从盒子中拿起一颗话梅尝了尝,又给一旁的李绩大将军递去几颗。

  杜荷是东宫的钱袋子,但俩人很少碰面。

  东宫也不会插手杜荷平日里的生意。

  李承乾嘴里吃着梅,问道:“你的作坊如何了?”

  杜荷解释道:“今年入秋的时候扩建了一番,现在泾阳的三个作坊能够容纳五百人劳动力,将一些手工活下放之后,算上给泾阳做手工活的妇人,为泾阳劳作的人也有上千人。”

  其实泾阳每一季提供的市税都是最高的,是长安十二县的市税中的第一。

  泾阳县的治理更是现在的京兆府少尹许敬宗亲力亲为,他身兼泾阳县县令。

  所以长安十二县中,泾阳县在模范县的评比中是被排除在外的。

  今年渭北三县的发展迅猛,葡萄,葡萄酿,葡萄干三项产业是渭北的主力。

  李承乾道:“从治理与赋税来看,今年的模范县应该是在渭北三县之中?”

  杜荷回道:“京兆府如今想要在三原,富平县两县之中选一个,要等冬至过后才会评比,去年是渭南县,因今年渭南县的作坊发展缓慢,如果不是今年渭北的葡萄大丰收,渭南县说不定还是模范县。”

  李绩抱拳行礼,先行离开了。

  李承乾点头示意,笑着作揖送别,一边继续与杜荷交谈着。

  “太子殿下,造纸作坊何时可以入市?”

  “再等等吧。”李承乾吐出话梅核,嘴里还嚼着话梅肉,道:“造纸业还有很多问题,纸张太贵了,容易对伱的产业出现影响,先将自身扎实了再论这些。”

  “在下听凭太子殿下安排,就算一直不入市也无妨。”

  李承乾揣着手笑着。

  杜荷低声道:“殿下,恐怕以后都见不到赵节了。”

  “他怎么了?”

  “昨天听宗正寺少卿崇义公子说起,赵节去了长广公主的封地。”

  这是陈年旧事了,李承乾给他倒上一碗热茶,道:“不提也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