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九十四章 合力捞鱼(2/3)

李承乾看着眼前这份奏疏,这上面写了左武卫,金吾卫,领军卫,加紧了长安城的防备,以及各县民壮随时准备好被朝中调用。

  写了准之后,李承乾将奏章递给他,道:“有劳了,加紧安排。”

  “喏。”

  房相一如既往地很忙,身为太子只能安静地等着科举开考这天到来。

  四月十五还没到。

  这天,一个消息送入了宫中,波颇和尚过世了。

  李承乾低声道:“用佛门的话来说,他应该是去见佛祖了?”

  宁儿回道:“听闻胜光寺的和尚都痛哭流涕。”

  李承乾写下了一封书信,递给宁儿叮嘱道:“明天会有一队兵马去河西走廊,让人将此信交给泾阳杜荷,再让杜荷交给要前往河西走廊的这队官兵,他们是去主持互市。”

  “让将士们将此信交给来往商队,交到高昌王子手中,高昌父子得知这个消息,自然会想方设法告诉玄奘的。”

  宁儿心有不解,还是应了下来,“喏。”

  “宁儿姐,是有不解?”

  她低声道:“奴婢是有不解,可殿下若不愿说,奴婢不敢多问。”

  李承乾笑道:“也没什么,孤只是对玄奘这个人很好奇而已。”

  宁儿点头,就去将这件事吩咐下去。

  李承乾又从书架上,将波颇当年送到东宫的一卷经书取下来,又交给宁儿道:“让人把这卷经书送到胜光寺,就说是东宫太子还给他的,往后东宫与他之间也就一笔勾销,就此了结。”

  “喏。”

  一个天竺和尚在长安过世了,胜光寺的和尚一排排坐在寺内,念诵着佛号。

  有人走到寺门口,对门前的和尚说了两句,递上了一卷经书。

  那小僧知道了来意便快步走入寺中,正在主持的玄谟大师坐在大殿中。

  小僧走到身边低声说了几句。

  玄谟看向绑在经书上的绳子,这根绳子根本就没有解开过,他叹息一声,伸手拿过经书,与波颇的身外物一起烧成灰。大唐的太子不能不懂得感恩,至少在这位太子病重的时,波颇为东宫太子日夜祈福。

  李承乾对和尚这一类人虽没什么好感,但还是与母后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吃了一天的素菜。

  立政殿前,长孙皇后低声道:“承乾,锻炼筋骨需要持之以恒,可莫要荒废了。”

  李承乾看着玩闹的弟弟妹妹,怀中抱着小兕子,道:“孩儿明白。”

  长孙皇后道:“你自小身体弱,更应该注重锻炼。”

  言至此处,长孙皇后笑道:“听你父皇说你的箭术小有所成了?”

  李承乾道:“算不上小有所成,勉强能进父皇的眼。”

  长孙皇后满意地看着这个儿子,道:“伱能一直锻炼就好,你父皇对你一直是寄有厚望的。”

  四月的关中时而晴朗,时而雨,如果在晴天驾马在这八百里的秦川策马,从一团云的阴影下,可以走到情况。

  如果能够站在更高处,可以见到一团团厚重的云在地面形成一片片阴影。

  野草疯长,生机傲然的关中平原,很值得春游。

  古人都是喜欢春游的,他们喜在河边,或在一片高坡上,三五成群聚在一起,饮酒或者是分着吃食。

  皇帝与皇后带着一群孩子,在太液池边游玩。

  这里的景色一样不错。

  李承乾对太监递来的鱼钩很不满意,用一旁的小石头使劲磨了磨,敲了敲,这才有了自己的满意的形状,挂上鱼饵放入池中。

  太液池中的鱼很肥,也很笨,因为很长时间这些鱼都是自由自在地繁衍。

  不多时,李承乾已经钓起来三条了。

  李世民也拿着鱼竿,看着这个儿子,而自己一条鱼也没有钓上来。

  “父皇。”

  听到身后的话语,李世民回头看去,见到是李恪与李泰也来了,挥手道:“来,与朕一起钓鱼。”

  “喏。”

  现在钓鱼的队伍,从父子两人,变成了父子四人。

  李承乾刚放下鱼钩,道:“青雀,会钓鱼吗?”

  李泰接过小板凳,坐下道:“会,不过平时很少去钓鱼。”

  东阳公主拿着几串烤肉而来,她伸手递上道:“父皇,吃肉。”

  李世民接过烤肉,道:“嗯,今天是什么肉?”

  东阳道:“羊肉,等泾阳养的猪都长大了,东宫也就每天都有猪肉吃了。”

  李世民好奇道:“泾阳也养猪吗?”

  父皇的话语,有意地提高了几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