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博学者的二次元

《世界观》——赛特文明概述(二)(3/3)

类别繁多,可大致上还是能划分成四种类型,即:攻击舰、支援舰、后勤舰与基地舰。

  驱逐舰、巡洋舰…战列舰、航空母舰等系列舰娘,其实都属于攻击舰的范畴。而潜舰、炮艇、雷艇、布雷舰、陆扬舰、海防舰、水上母机等系列舰娘,则属于支援舰的范围。

  后勤舰的部份,则涵盖运输舰、补给舰、维修舰、医疗舰那些。至于基地舰的部份,最为典型的便是学院舰这种。

  然而,却有一个舰种涵盖了四大体系,那便是方舟舰!

  方舟舰,属于高等文明造物,是文明为了因应不可抗拒的灾难而修建的顶级造物,肩负着种族与文明的存续,较为有名的便是达拉姆星灵的方舟舰●亚顿之矛。

  (亚顿之矛,舰身长度七十九公里,巨大到足以搭乘整个星灵族,舰上搭载数个圣堂武士军团,装备和火力甚至足以单独打赢一场战争。)

  方舟舰虽然体型不比武装卫星、死星那种行星造物,以及基地舰、要塞舰这么庞大,可实际上是因为方舟舰大量地运用了空间技术,真要将这些空间全部摊开,绝不逊于一些中小型的行星。

  因此,方舟舰的建造难度也是极高的!中等文明都只能触碰到方舟舰的一点边角,至于低等文明的部份就更不用说了。

  不过,中等文明虽然能勉强建造出方舟舰,但却是最初阶的那种,甚至只能称它们为【方舟舰雏型】。

  为了与高等文明修建的方舟舰做区别,这种船舰便被冠名为【星际殖民战斗母舰】

  @现代舰种的演化:

  赛特文明的舰种演化,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舰载舰型空天母舰和多功途作业舰的出现以后,才有基地舰的雏形──后勤支援母舰的诞生。

  后勤支援母舰的出现,则促使支援舰演化出其终极形态的雏形──突击舰的出现。

  而后,因突击舰的出现,使舰载舰型空天母舰有了飞跃性的强化,衍生出所谓的突击母舰。

  因突击舰与突击母舰的诞生,才有所谓的武装卫星和死星出现,进而使多功途作业舰演化出其终极形态──殖民舰。

  由于死星太过强大的关系,攻击舰和支援舰才会跟着演化出其终极形态──歼星舰、毁灭母舰和破坏舰。

  前者拥有强大到足以【歼星】的火力,后二者则具备瓦解武装卫星和死星上的防御工事之能力。

  为了摒除死星本身的缺陷,并与歼星舰、毁灭母舰和破坏舰对抗,才使基地舰演化出其终极形态──要塞舰。

  正因为四大舰种的终极形态的出现,后面才有集四大舰种特性的方舟舰之雏形──星际殖民战斗母舰的诞生。

  正因如此,四大舰种除了晋阶至其终极形态以外,还有存在着所谓的晋阶分支。

  比如舰载舰型空天母舰和多功途作业舰在满足一定条件以后,可以从攻击舰和后勤舰转为基地舰。

  与此同时,毁灭母舰、基地舰和殖民舰在满足一定条件以后,也能转为方舟舰舰种。

  从这里其实就能看出,空天级这个层次对于赛特文明来说有多么地特别,它可以说是赛特文明后续舰种演化的转捩点,有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舰娘在地星级晋阶至空天级时所选定的晋阶路线,便已决定了其未来的舰种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