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全球帝国

第四十章 肖二林(1/2)

  八月初十,乡试开考的第二日,第一批十五岁以下的孩童在松江府集合,被一艘大船,送到了小长涂岛。

  这批孩童以周家招收护卫的名义收养,人数共计两百人。

  而在宁波,周家以定海水师的名义,又招收了三百水兵,补足差额。

  邱良总督这次没有设置任何障碍,甚至还从镇海水师调了一百识字水师官兵,阖家调到了定海。

  这个便利,是投桃报李。

  试探了周伯祖一番,周伯祖并没有因此起隔阂,不仅带着苏昭锅里支持示好,还给了邱良一张兵部尚书姚武恩的名帖。

  兵部虽然没有水师的直接管理权,可是水师的官员调度,后勤补给,都是兵部负责。

  邱良这次直接与兵部尚书对接,直接解决了自己两个儿子的补缺。

  知道周伯祖是姚武恩的妹夫,可是这个妹夫在大舅子面前如此有面子,让邱良再没有了其他想法。

  得罪了周伯祖,就是得罪了兵部尚书,想给他这个水师提督穿小鞋,轻而易举。

  因为这一百户军户,定海水师上下,对周伯祖的忠诚,又上升了一层。

  周伯祖年纪虽然不大,可是十六岁参军,在山海关效力十年,作战勇猛,经验丰富。

  来到定海,首先就给水师上下改善生活环境,救助贫苦,还有坚实的后台。

  如今的将领即便内心还有不服,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主将是有能耐的。

  八月十二,定海水师上下进行了一场内部选拔,除了出去护航的四百人,其他人都在选拔范围之内。

  选拔要求识字不得低于一千字,还要主动报名,选中后会封闭训练三月到半年。

  除了条件,没有任何施恩,不说加官进职吧,还要离家半年。

  所以公告出来之后,报名的人一开始并不多。

  他们都参与了小长涂岛在建设,上面建了学院,可是要去学什么,没有人知道。

  只有一些升职无望,或者与上官有矛盾的底层将士想要博一把,报名人数只有一百二十余人。

  可是,当初随着周家巡海的水兵,全部都报名后,让其他人就人心思动了。

  中秋节这天,报名人数突破了三百人,周伯祖这个时候,就取消了报名程序。

  报名人数一共有三百一十六人,这些人全部被一船拉到了小长涂岛。

  肖二林今年十五,上过三年私塾,不仅识字,十二岁就进了商行打杂,已经当了三年小二。

  肖家不算富庶,他父亲只是一个商行主事,与母亲又生了一串孩子,身为次子,他从小就知道以后一切都要靠自己。

  父母不仅养他成人,还送他读书,又找关系让他进了商行,只要踏实做事,未来即便当不上掌柜,也能像父亲一样当一个主事。

  他以为自己的人生就要这样延续下去,可是遇到了薛师爷在松江府收拢孤儿,招收伯府护卫。

  定海伯府不仅收拢无依无靠的孤儿,还招收一部分识字的孩童。

  虽然他不知道定海伯府招识字的孩童干什么,却知道薛师爷是个好人。

  薛师爷身为知府大人的幕僚,却不像其他大人物一样目中无人,对谁都客客气气。

  他那时候刚进商行做事,装一船布匹的时候,遇到下雨,淋湿几匹丝绸。

  当时那些红毛人气的哇哇叫,要扣主家的钱,而主家把他们这些小伙计打骂了一通,还要扣工钱。

  搬货的力行的人主家惹不起,只能怪罪他们这些小伙计。

  最后还是薛师爷出面与红毛人沟通,最后解决了这件事。

  他记得很清楚,当时他捧着账册被主家的少爷一脚踹在肚子上,疼的死去活来,也不敢弄脏了账册。

  是薛师爷将他扶了起来,还让人带他下去休息。

  他想报答薛师爷,可他只是一个小伙计,薛师爷在松江府都是大人物,根本不需要他的报答。

  知道薛师爷想招识字的孩童,他回家说服了父亲,就报了名。

  一开始,他以为自己选错了,因为除了他,大部分都是乞儿,一个个不识字,还脏的很,跟他们住一起,都让肖二林觉得未来没希望。

  一直到二三十个来自嘉兴,湖州的识字孩童陆陆续续过来,他才有了新朋友。

  可是连续多日,他们除了知道主家周家在定海岛上,管着定海水师,其他什么都不清楚。

  那些乞儿都被剪去了头发,用石灰,皂油洗了无数次,确保身上没有一个跳蚤,虱子,还要交他们规矩。

  他们识字的孩童也跟着学了规矩,第一次听到什么是个人主义,什么是集体主义。

  孩童被分成了五人一队,一人犯错,一队受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