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

第135章 蓝衫神秘人(3/3)

这样天南海北,兄弟两人见面的机会愈发稀少,心中有些不忿。

  赵倜观看苏轼表情,知其所想,不由笑道:“苏安抚,五六载未见,一向可好?”

  苏轼道:“上回见燕王还是皇宫之内,那时太皇太后健在,朝上一片祥和,如今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竟不想已是几个年头过去,人事改变,时过境迁。

  赵倜听出他话中怨气,不由摇头笑道:“子瞻,回去州衙再说好了。”

  接着进城,直去衙中坐定,茶水上来,赵倜喝了两口,慢悠悠道:“是本王和官家说的,叫子瞻随我出使辽国。”

  “原来是燕王?”苏轼讶异道:“本来下官还在静待贬谪,谁知道圣旨到来却是作为副使前往辽国。”

  赵倜看他一眼,手指轻敲桌案:“可不就即将被贬,若不出使,一路南去,直往大陆之外了。”

  苏轼闻言身体一震,道:“此心安处即吾乡,多年遭贬,苏轼已习以为常。”

  赵倜道:“你倒是心静如水,宠辱不惊,和了元和尚学了一手好禅。”

  了元就是佛印,苏轼与其相交莫逆,以往时常辩讨机锋。

  苏轼沉默几息:“燕王为何要下官一同出使?”

  赵倜想了想,道:“我记得子瞻在徐州黄州等地治水弄田,每日勤奋,颇有政功。”

  苏轼微微垂首:“往昔之事,多被人忘却,燕王记得,下官心中感动不已。”

  赵倜笑了笑:“本王知道你在那边曾发明一种食物,叫回赠肉,本王此番过来想要尝尝。”

  “燕王……”苏轼嘴角抽搐,抬起头来:“下官可以做肉,但日后此事传扬出去,倒好像下官以此媚上,奸佞行事,不为人齿。”

  赵倜摇头道:“难道除了做肉,你便对辽国一无所知?出不得力吗?”

  “这个……”苏轼闻言恍然:“下官身处定州这段时间,每每去边境巡查,对榷场交易早便熟稔,对契丹人行径也都心内有数。”

  赵倜道:“这便是了,此番可能会前往上京,其间榷场交易细节,便由子瞻你来述说。”

  苏轼起身行礼道:“下官领命。”

  翌日,使团整备完毕,开始离开定州往边境进发。

  几天之后,到达宋辽边境,一行队伍刚要往榷场方向行去,忽然听到一侧山包后,传来乱纷纷的吵闹厮打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