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娱时代

第67章 80时代(1/3)

  在80年1月1号的时候,夏天没什么反应。

  过了几天他才恍然:诶,是不是到了新的时代了?!

  而之前也说了,去年最后一天,电视上播放了一部纪录片《三峡传说》。

  播出后的第二天——80年代的第一天。

  魔都《文汇报》发消息说:央台风光片播放的歌曲,十分优美动听,深受群众喜爱。

  这首歌叫做《乡恋》。

  元旦这天,中电台《每周一歌》也播出《乡恋》。

  而且是边播边教,整整一周。

  在这个电视尚不普及的年代,广播的影响力特别大,于是这首歌一下子就传唱开来。

  按说受到很多人喜欢,这是一件好事。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有人喜欢,那必然有人不喜欢。

  在这个偏保守的社会氛围中,任何变动都不见得是好事。

  ……

  夏天因为《乡恋》这首歌的流行,也有些动了心思了。

  儿童故事已经有俩月没写了,写多了就觉得没意思。

  再说也不能一直写孩子看的吧?

  有能耐你换一换?!

  于是,受到了“启发”的夏天,写了一首歌,投稿给了《燕京音乐报》。

  很快啊,三天!

  三天就有编辑找上来了!

  “惊鸿客老师在家吗?”

  “在家在家!”

  “您就是……”

  “我不是!”

  夏爸打断了这位戴眼镜的编辑的话,“惊鸿客老师在这边,我带你去!”

  于是,夏爸把编辑带到了夏天的屋子,“呐,就是他!”

  “啊?!”啊猫动图~

  得说,“惊鸿客”这笔名起的好啊!总能造成巨大效果,让人印象深刻。

  最后,双方友好洽谈,夏天“原创”的歌曲,就要刊登了。

  这首歌叫做——《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啊,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

  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

  没错,儿歌!

  怎么?瞧不起儿歌啊!

  这时候,除了儿歌,别的能乱写吗?!

  再说了,夏天这个年龄段,就适合儿歌。谁也说不出什么。

  要是写一个“我爱你你却爱着他~”,那可就有点意思了!

  不过你别说,这一首儿歌“稿费”不低啊!

  6元!

  诶呦喂,这谁还写童话故事吧?!

  因为某些心理原因,夏天不想让朋友们知道自己写首儿歌。

  不过米兰实在是太“狡猾”了,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这个惊鸿客是你吧?”

  夏天还没来得及否认呢,她就继续道:“没想到你还会写儿歌呢!写的挺好的~来来来,快教我怎么唱!”

  “不教!”

  “交嘛~交嘛~”

  ……

  儿歌事件过去还不到三天,夏天就被几個外交院的子弟给缠上了。

  原来是前段时间,燕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四人:万星、李世超、马晓艺和王昕波,这四个年轻人因为共同爱好走到了一起,组建了一支名为“万里马王”的乐队。

  这应该是中国公认的第一支中国本土摇滚乐队。

  本来跟夏天也没什么关系,这年头搞摇滚,那可有点作了。主流和官方恐怕不会怎么待见。

  你要是小来小去还好,闹大了是要挨收拾的。

  没想到的是,那马晓艺是外交院的,认识于北蓓——这年头能接触到摇滚乐的,绝对不是一般人家。

  他本着拍婆子的心理显摆呗,就把事说了。

  那于北蓓也是“申公豹他妈——是非之母”,把对方一顿损,说了夏天当时是怎么怎么滴。

  这燕京大院子弟还能丢了这份儿?就找上来了。

  夏天不愿意跟他们纠缠,结果被缠了好几天。

  可能是知道夏天能打——打听过了。所以还挺客气。

  没办法,夏天就给他们唱了一次《哪吒》。

  于北蓓他们看热闹的不算啊,就这万里马王里的四个人,给唱哭了仨!

  咱也不知道怎么就这么感人呢!

  结果四个人说自己唱的是什么狗霸玩意,当场要把乐队解散了?!

  夏天:不是,你们来演我来了?

  夏天还得劝他们,好说歹说鼓励一番,什么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