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娱时代

第17章 投稿 ~(2/3)

天第一辈子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虽然很多事情还是对的上的,但这个世界的首都叫燕京!

  皇宫门楼叫民安门,皇宫门前的那条大街叫民安大街……

  夏天一直都觉得——应该是平行宇宙?

  不知道!搞不懂!还没找到其他的一些佐证。

  具体是个什么情况懒得理了。

  ——

  8月10日这天,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上头发布通知——将城镇职工每人每月的工资提高5元。

  夏天家每月收入+10~

  下班之后夏妈兴致勃勃的跟夏爸讨论,要给他买一件最近刚刚出现的确良白衬衫。

  这年头时兴这个!

  现在哪家百货商场要是挂着“内有的确良”,那队伍得排老长了。

  而且买这布料,布票都得打折扣,两尺的票也就能买一尺的的确良。

  所谓的确良就是化纤涤纶。

  这时候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国家的化工体系薄弱,产量很低。物以稀为贵嘛!

  在76年之前,人们穿的、盖的都是全棉制品。

  后来,国家认识到,要解决老百姓穿得暖、穿得好,就必须引进新的纤维材料。

  为了腾出棉花用地,增加粮食、蔬菜种植土地面积,76年开始全国大量进口化纤设备。

  许多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大量涤纶,才有了用涤纶织的“的确良”布。

  按现在普通人家的生活水平,拥有一件的确良衬衫或的卡的外衣裤。简直就是“身份的象征”。

  一件十二三块钱!

  这么说吧,豆浆3分钱一碗,油条4分钱一根,阳春面一碗8分!

  一件的确良的衬衫,能买一百五六十碗面条!

  按照后世15块一碗面的价格换算,这一件衬衫两千多块吧!

  夏天之前上小学,一学期学费也就5块钱。

  这年头四五个人到饭店点几个硬菜狠吃一顿,也用不了十二三块呢!

  这时候要是有一件的确良衬衫,能显摆一年。

  虽然说夏家两口子收入不错,加起来一个月140多块,但夏爸对于买这么一件“奢侈品”没有半点想法。

  夏爸摆手道:“我不用,我不喜欢。你给儿子买一件吧!”

  说实在的,这两口实在是有点溺爱孩子了~

  啥家庭啊,小孩都穿的确良?!

  不过,夏天对涤纶就更不感冒了。

  “我不喜欢那玩意。吹的好听,不透气不说,还不吸汗,出点汗就沾身上了。不过是物以稀为贵给炒上去的。我喜欢棉线的衬衫!”

  “嘿!”夏妈急了,“你们两个真不识货!”

  的确良优点很多:耐穿、挺直不皱、不缩水、干得快、不变形、不怕霉蛀,不用熨烫。

  最初是女性穿着,主要用来制作衬衣,以白色和蓝色的单色居多。

  现在更是有各种花色的“的确凉”布料不断面市,给沉闷的生活色调带来了更多的光彩。

  女性从牙缝里抠出钱来,纷纷置办“的确凉”,为的就是好看。

  男人们也不甘寂寞,也穿起了雪白的“的确凉”衬衣,把下摆扎在裤腰里,显示出自己的精干与挺拔。

  主要是有版型,挺括。

  但穿着真不见得多舒服,不透气还有点硬。

  这玩意叫的确良(凉),但闷得很!

  一遇上水,透明性极强,一到下雨天,爱美的女孩们淋了雨就会抱着X走路,不然全“透亮”了。

  ……

  17日,大概是夏天投稿信寄出去的两周后,朝阳建G门外的《儿童文学》编辑部,刚升任编辑的张齐林接到了一个活儿。

  “小张啊,这个稿子你看看。”

  小张从老编辑手里接过一看——呦!字不错啊!好看!

  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好看的字实在是太好了。

  有的来稿是真的认不出来,审稿审的难受死了。

  再看,《咕咚来了》?挺有悬疑性的题目啊!

  三百多字张齐林分分钟就看完了。

  “怎么样?”

  “非常好!简练平实,富有童趣还带有一丝哲理,这稿子质量太好了!”

  《儿童文学》复刊,收到了很多投稿。

  但是这年头专门写儿童文学的作家其实不多,而其他业余投稿就显得太业余了。

  有的写得也很好,文笔很深刻,但内容或风格并不适合《儿童文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