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娱时代

第9章 演武(2/3)

开。

  “不可能啊!我这心猿形意是我家传的拳法,现在应该只有我会了!他怎么看一遍就打的七七八八了?就连那几个发劲都用的像模像样的!不可能啊?他从哪学的?!”

  刘教练一脸淡然的说道:“我跟你说过了,百年难遇,你又不信。要不你传授一下,看看夏天多长时间能学会你这拳法?”

  那几个月里,不信邪的练家子来了七八个,夏天平均每半个月就能学一套新拳法。

  以至于,只一年时间,夏天就已经“拳法出炉”了。

  按照刘教练的说法,“别人练三五年才能摸到的门坎,你一年时间就摸了十几个门坎……你现在练拳,短时间内已经很难突破了。你该练练兵器了!”

  其实按照少年宫武术班的教学,是不教器械的。但这不是特事特办嘛。

  刘教练一开始就不是按照表演武术套路的方式教夏天的。

  那种只是打的好看、潇洒。但夏天这种,是按照传统的武师的教育方式培养的。不过这进度就有点快。

  现在夏天已经开始学习枪棒了。

  棍法好练,棍法招式变化少很多,而且发劲之类的都比较简单。

  但到了枪就不同了。现在很多传下来的拳法,都是从枪法上演化而来的。

  过去战场上,长枪和刀盾都是最实用的兵器,所以练的最多。

  古时候让持有长枪、兵器,直到清朝中后期,民间就禁武了。你别说弓弩那种了,都不让带铁家伙了。

  所以民间的武师就开始从器械向拳脚转变。

  但是一些传承久、全的拳法,往往也都有武器的招式套路。

  刘教练见夏天进屋,脸上不由自主的就挂上了笑容:“夏天,伱最近的六合枪练得怎么样了?”

  “差不多了。”夏天回复。

  “走,练练看。”

  所谓月棍年刀一辈子枪,春秋大刀一晚上。

  棍确实好练,尤其是主练打法的,一周时间就能掌握基本上阴手阳手的技法了,加上滑把、倒手(短棍有倒手)、步伐这些,基本上一个月就能掌握了。

  但掌握是掌握,能不能用是一方面。这玩意主要看经验。

  拳怕少壮,棍怕老郎嘛。

  再说刀,单手、双手刀普遍都是一个共性,上手难,越往后越顺。

  尤其是掌握了用刀的不同发力方式的时候,越来越好练,所以说年刀。

  最后是一辈子枪,大枪是最好上手的器械,上手简单,越往后越难,中平枪拦拿扎有点天赋一天就会了,但越往后越难进步。

  夏天看上去也就十四五岁左右,个头不矮,但也就半个大枪那么高,竟敢说练的差不多了?

  刘教练是没说什么,但屋子里另外一个人就开始皱眉了。

  枪的难点一方面是找劲儿——练刀的不靠刀发力,是刀随人走。

  领劲靠的是腕、肘、肩和大胯,发力靠的是三大核心发力点,一个腰两个膝盖,展臂刀之类的,梅花双刀和太极双刀之类的主要靠两肩和后背。

  但大枪不一样,大枪不讲究领劲,人得跟着枪走,练刀给人的感觉是以人为根本,练枪却是以枪为根本,人就是个开关或者是一个初始力的施加者。

  当枪抖起来人是不怎么需要用力的,而且是在一定程度上越放松越好,这是最难的。

  练散打的都知道,站架得放松嘛。

  为什么啊,老子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想要发力,就得打开关节与肌肉,拳打出去的时候肯定肌肉是要绷紧的。

  但大枪不一样,你发力的时候枪是死的,你放松的时候枪是活的,也就是说你和枪必须得有一个“活着”,就是枪动的时候你得放松,以防备对手的进攻,你动的时候枪得放松,同样是防备对手的进攻。

  枪就难在这,难在一死一活一阴一阳,在你不该动的时候你动了,在枪不该动的时候枪动了,都是错误的。

  但恰恰你和枪是一个整体,你动它就动,这就涉及到传武中劲与力的关系与不同了,总之就是很难。

  这么说吧,已经打好功底,很有潜力和天赋的人,也得个三五年这大枪才能成型。

  要说精通的话,真的得长年累月的精进!

  这是真功夫,容不得偷奸耍滑或者走捷径。

  至于春秋大刀一晚上——这倒是没什么科学依据,倒是挺费膀子的。

  真练一晚上第二天后背、腰、肩膀都跟断了一样的疼,就练不了了——都下不了地了。

  确实只能练一晚上,接下来得养一星期。

  ……

  这位男人是刘教练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