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娱时代

第90章 新年呓梦(2/3)

  1月14日,上头颁布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出国留学之路被彻底打通。

  国内不但就此兴起了出国热潮,托福考试也随之升温。

  可以说,后来有很多名人,比如说一些著名演员,在成名后都会出国“留学”,就是从这条开始的。

  家里有条件的,已经开始“睁眼看世界”了!

  1月16日,上头又通过《国库券条例》。

  决定从今年起,开始向社会发行国库券。

  国库券这玩意,夏天把它当成国Z来看。

  虽然两者之间是有差别的,但对夏天来说无关紧要。

  人们对国库券是充满疑虑的,对这种新生的金融债券是不了解的,所以推行极难。

  就好像你去企鹅上班,结果马老板说一半工资给伱发q币一样,你能信吗?

  而且此时国库券不能公开交易,在手里就只能这么放着。

  没人买的,所以没办法,搞行Z摊销制。

  D员干部带头,硬性摊派,直接从工资里扣!

  比如说夏妈和夏爸,在发工资的时候,除了一部分现金之外,还有几张国库券。

  虽然有些无奈,但也不得不接受。

  夏爸夏妈倒是没有抱怨,他们家条件挺好,不至于因为这点现金流紧缩而降低生活质量。

  再说了,俩人觉悟还是很高的。

  而让夏天在意的是,印象中的一个词“倒卖国库券”!

  不过现在不行,这东西现在就像是一张定期存款的存单,是不能买卖的,也没人买。

  不过倒是有人卖!

  因为这东西又不能当钱花,留在手里实在愁人。家里有着急用钱的,恨不得贱卖了!

  过一段时间,可能就会有人搞这个。

  夏天想了想,真正开始倒腾国库券的时候还得好几年——官方开放买卖才行。

  但不妨碍现在就开始“做点小买卖”。

  当然了,自己是不会碰这东西的。这毕竟是违法的。

  自己这清白的身子留着还有大用呢!

  但是,自己还有好些街面上的朋友,过的有些苦哈哈,也没什么收入。

  要是给他们指一条明路,资助点启动资金,倒也是个办法。

  值得仔细考察一下啊!

  到了17号,夏天收到了《儿童文学》编辑张齐林的信,日常问候惊鸿客老师。

  毕竟要联络感情的嘛,以后有好文章才会找你。

  信中他提到了一个事——作协委托《人民日报》编辑部举办的,“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奖”评选工作已经开始了。

  由各个文学刊物进行推荐,群众投票、评委选择……

  还得是严肃纯文学有地位啊!你看看这~

  可惜,自己的《咕咚来了》或者《晚清四大冤案》肯定是不成了。

  夏天也想过写点“正经”的东西,无非就是风格、选材、叙事技法、文笔这几样。

  要写是能写的。

  问题是,最终还是选择不写。

  因为严肃文学这东西,上车容易下车难啊!

  真要是写出成绩来,出名了,你再想写点通俗的,那可就不行了!

  这就好比你都已经在启点白金了,结果竟然到版主去写黄油?!

  到时候读者、编辑、同行朋友那还不得炸锅?!都得玩命劝你别作死。

  夏天没别的想法,就是想整点随意的、顺心的、俗的!

  真要写也得等过些年,风气更开放了,向钱看了再说啊。

  ……

  虽然在1月,上头两次发出紧急文件“打击投机倒把”。

  但主要还是抑制那些国企单位大量的买东西,像是民间个体对个体的交易,依然兴盛。

  现在燕京的鸽子市场已经有很多了!

  夏天已经开始为了过年筹备年货了。

  现在手头也宽裕了,也得多准备几份年货给朋友们。

  这自然也就成了鸽子市场的“大户”~

  结果,这天夏天看到了有附近郊区的老乡,赶着十几只鸭子来到了市场!

  他“灵机一动”,回家写了一首儿歌,寄给了《燕京音乐报》……

  惊鸿客老师毕竟是在《燕京音乐报》上发表过儿歌的,也曾在大会堂领奖,该有的待遇还是有的。

  第三天就有编辑找上门来了。

  这小年轻人很明显是被报社的老前辈们坑了——根本没人跟他说惊鸿客老师的年龄,反而在言语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