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287 注资稀释股权?想多了,校企办产业太多看不上(3/3)

威能帮着卖一批轰-5给伊拉克人,这样他们就有了资金投入到汽车产能建设上,避免哈工大拿到48%的股权。

  如果仅仅是48%的股权,122厂也能接受。

  他们担心的是校企办后面持续注资!

  122厂还指望着汽车产业改变厂里的窘境,拿不出资金注资,一旦校企办以扩大产能为理由,持续注资,他们手中的股份只能一步步被稀释。

  “不能。500万的贷款,是由学校提供;投资所占比例是在这笔贷款上……即使这500万的利息是学校得了,可这是用汽车的利润偿还的!”

  谢威态度坚决地说道。

  “而这1000万,只是年产3万辆的投资。按理,在一开始至少应该设计年产5万辆的产能。”

  谢威的话,让霍国强嘴角接连抽搐。

  哈工大有钱,即使投入几千万建设产能,都不是问题。

  问题是跟他们合作的122厂拿不出钱!

  投入太多,到时候谁做主?

  “霍厂长、刘书记,如果你们没有合作的诚意,咱们都别浪费时间了。条件看似苛刻,谢威也说了,所有风险都是我们承担……我不明白你们在担心什么!”

  张鸣秋不乐意了。

  看看刘德宝负责的军品项目,跟伊拉克人谈判,5亿美元都没持续多长时间。

  不仅很快达成了合作,资金都已经到位了。

  “后续你们注资,我们拿不出钱……”

  刘建云愁眉苦脸地说道。

  “合作后,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产能建设,三年内,汽车业务的贷款每年只还利息,三年后偿还本金,并且根据情况,学校可以提供更多贷款……校企办不再往汽车产业中注资!”

  谢威总算明白了122厂为什么一直拖着。

  自己根本就没想要持续往汽车产业中投入,稀释对方的股权。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运输业的需求猛增,国内汽车制造并不是国际上那种标准化的流水线制造。

  整个一汽,年产包括吉普、越野车、轿车、载重汽车在内的各种类型车辆,78年也不过才刚刚完成58000辆的产量,比75年的60205辆还少了差不多2000辆。

  根本没法跟国际上的汽车巨头们比。

  一汽的命运是注定的:合资!

  谢威要从一开始就培养能抗衡合资汽车的汽车制造厂,打造一批国产汽车品牌,不能让外国公司把钱给赚走。

  122厂不合作,二汽也能合作。

  甚至一开始就可以直接按照10万辆产能来建设生产线。

  标准流水线加汽车零部件外协,根本就不是事儿。

  哈城是重工业基地,机械制造厂多了去了。

  “校企办不会通过持续注资稀释你们的股权。校企办产业多,对汽车产业没有那么看重。”

  张鸣秋也明白了对方的想法。

  通过不停注资稀释合作伙伴的股权,这还是谢威当初提出来的呢。

  校企办本就涉及太多产业了,再扩大,管都管不过来。

  “如果不相信,可以在合同中注明。”

  谢威实在是不想跟对方继续耗下去了,也不顾对方级别跟身份比自己高了很多,毫不客气地数落着他们:“如果不是你们拖这么长的时间,第一批汽车都已经上市了!别的不敢保证,至少可以保证122厂过个肥年……现在这样搞,年前第一批面包车都无法上市。”

  这样的,活该过穷日子!

  “那我们没意见了。今天就可以敲定合同!”

  听到谢威说可以把校企办不注资稀释股权写在合同里,霍国强并没有为了面子就说什么不用。

  他不想自己离任后被接任的122厂厂长骂。

  “另外,为了加快产能建设,我觉得可以利用其他机械厂的机械设备帮我们加工各种零部件……让他们按照我们给的图纸跟工艺加工,我们支付加工费,如此一来,汽车厂只需要建设组装产能以及核心工艺产能就行了……”

  标准化的流水线是汽车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

  汽车厂只需要建设冲压、涂装、焊接、总装四大工艺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