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师承大盈仙,再造三一门

第218章 十年岁月,大盈仙人(中)(3/4)

纨绔而已,有甚可惜的?

  正因如此,此番受罚才令他心中不服。

  ……

  许是洞悉了他心中的症结,那声音道:

  “若我了解的不差,你与那人儿时就有过节,对么?”

  付无咎脸色一窒,儿时的记忆不禁涌上脑海。

  确实,他与那富家子弟儿时就有交集。

  当时那户人家还未发迹,但也是村里的殷实之家,比他家吃不饱穿不暖可强多了。

  因此蒙学时,那家子弟不免仗着身强力壮,欺负羞辱过他,也和他争抢过那位竹马青梅。

  只是如今当下,这等上不得台面的蒜皮小事,他又怎好主动提起?

  那声音又道:

  “我再问你,你此次归乡探访,本就存着在这个旧日对头面前耀武扬威的心思,对么?”

  “我……”

  付无咎嘴巴张了张,却没说出话来。

  显然,心里的隐秘,被说中了。

  “所以,你上门要求退婚,那人对你说了几句难听的,你就怒而起了杀心,只不过顾忌着后果,多少留手一线。”

  “事后,你敷衍的留了几瓶伤药,又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废话,转头与你那青梅温存了数日,我说的可都对?”

  “我……”

  付无咎嘴巴开合许久,嗓音却愈发沙哑。

  显然,被猜的一字不差。

  但忽的摇头,愈发激动:

  “不!不是这样的!师父您相信我,弟子当时没想那些,只是单纯的想教训教训他,这、这也是他活该!”

  “所以,因那人是个纨绔,平日里行为不检,更与邻里作威作福。我因此罚你,你心中不服?”

  那声音问着,付无咎却咬着嘴唇不答话,显然是默认。

  “你还是不懂……”

  不知是不是错觉,从那声音中,隐约流露出了几分疲倦。

  “……问题的关键,从来不在你做了什么、做的应不应该,而在你的心。”

  付无咎抬头,面露不解。

  “你入我门墙,究竟是为了求道,还是沉迷于术带给你的优越感?”

  “以为修行了几年,就能凌驾于众生之上了?”

  “视凡人为蝼蚁,以为只要起心动念,就能随意支配他人的命运?”

  这一连三问,让付无咎一时答不上来,却又如鲠在喉。

  “三一的律法门规,你们每一个都滚瓜烂熟,可又如何呢?”

  “当以至诚,临事谨重……可看看你做的事吧!难道我三一的律法门规,对你、对你们只是一层约束?一但褪去这层枷锁,你们就从人,变成非人了?”

  讲这句话时,声调忽的拔高,变得有如惊雷滚滚,轰鸣在每个人的耳畔。

  所表达的核心观点也显而易见——

  到底是由心生律,还是以律制心?

  这两者看着都是一个配料,只是次序颠倒,可本质却有天壤之别。

  前者是出于良善的觉知,后者则是教条主义的愚蠢。

  “师父,弟子们不敢呐!”

  众弟子顿时伏低了身子,不知多少人感同身受,生出几分羞愧。

  就连那王悲风李不迟两个外人闻言,也不禁感到一阵愧疚。

  方才二人还不吝戏谑,如今看来,人家惩罚徒弟,可压根儿不是为了爱惜什么羽毛。

  “老六!”郭大壮怒搡了付无咎一把,“还不快给师父认错?”

  付无咎嘴唇煞白,眼角噙着泪。

  也不知到底想明白了没有,反正重重叩首:

  “师父,弟子、弟子知错了!请师父重重责罚!”

  “……”

  那声音沉默了好久——

  “我之所以闭锁你的眼、鼻、身、意四窍,就是想助你入定初禅,好生体察内心,可这么长时间了,你却从来没尝试过自醒。”

  看来,有时候一片苦心,终究比不上大嘴巴子好教育人。

  闻言略一迟疑,付无咎咬牙:

  “但请师父责罚,刀山火海,弟子也心甘情愿!”

  说完深深拜伏在地,俨然一副听凭处置的样子。

  那声音又沉默了许久,似在观察,似在思索,似在猜测。

  终于——

  “方才你险害了人,便罚你去业火中走上一遭,去去戾气。”

  “然后,去府库中取一片忘忧草,送去幽州与那人救治。至于你那青梅竹马的婚约,是毁是和,需听从那女子本人意愿,你不可横加阻拦。”

  “此事去做,不得有半分折扣,否则逐你出三一门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