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第436章 高通震惊,英伟达出手!(2/5)

准备投入300亿,做成28纳米!”

  “什么?28纳米?”

  赵老满是不可思议:“王董,你可是认真的?”

  王逸点点头:“当然,实不相瞒,如今40纳米工艺已经量产,28纳米工艺也得开始研发。等到帝都第二晶圆厂一期交付,也就是一年后了,我们只能做成28纳米,否则会继续大幅度落后台积、三星。”

  王逸没说的是,帝都第二晶圆厂一期2014年投产,28纳米!

  二期2015年投产,直接干到20纳米!

  这才是王逸的目标。

  即便如此,依旧落后台积电一年。

  毕竟台积电2014年就会量产20纳米芯片。

  至于当下的帝都一厂和即将收购的新晶圆厂,则继续用于生产40纳米工艺的芯片。

  毕竟未来多年,40纳米芯片市场份额依旧最大。

  就像十年后,哪怕高端芯片到了3纳米,可出货量最大的还是28纳米。

  “好,你放心,帝都二厂一定会加班加点地搞定。中芯国际那边,我也会极力斡旋,给你一个12英寸的晶圆厂。”

  “感谢赵老。”

  随后,赵老和秦主任又和王逸聊了一些,这才离去。

  路上,秦主任忍不住开口:

  “领导,中芯国际的三大12英寸晶圆厂,你准备给星逸科技哪个?”

  “小秦,这事你怎么看?”

  秦主任皱了皱眉:“都挺难的。中芯帝都工厂,12英寸,以90-65纳米的存储芯片为主。”

  “代为管理的汉城新芯晶圆厂,也是90-65纳米的存储芯片为主。”

  “这两个工厂都不适合,星逸半导体需要的是逻辑芯片。”

  秦主任看得明白。

  数字集成电路中分为几个大类,以存储器、逻辑芯片、微处理器三大类为主。

  逻辑芯片主要是CPU、GPU、ASIC,以及FPGA等几大类。

  过去存储芯片一家独大,但随着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的发展,逻辑IC后来居上,反而成为最高端,最有前途的领域。

  像是当下的中芯国际,主要业务就是存储芯片。

  而星逸晶圆厂,起步就是逻辑芯片!

  起点就比中芯国际高得多,因此也被官方重视得多。

  秦主任继续道:“魔都的12英寸晶圆厂投产最晚,工艺却最先进,目前达到了55纳米,甚至45纳米,而且以生产逻辑芯片为主。”

  “按理说,魔都晶圆厂最合适。”

  “但我估计中芯国际都拿着魔都晶圆厂当宝,舍不得卖!”

  “而且那是魔都引入的,帝都这边说不上话。”

  赵老笑着点头:“小秦,你考虑得很对。但有些事,就不能局限在一个城市。帝都不好解决,那就让魔都出手。”

  秦主任怔住了:“让魔都出手?他们舍得吗?”

  赵老呵呵一笑:“小秦,你说,魔都那边,如果知道星逸半导体想要收购一个12英寸的晶圆厂,并且碾压中芯国际,自主研发了40纳米工艺,自研自产逻辑芯片,你说魔都那边会怎么办?”

  “嘶!”秦主任倒吸一口凉气:“魔都那边会把星逸半导体当宝,甚至会主动出手,逼着中芯国际卖厂!”

  “没错,而且其中的基建费用,都不用帝都支付,为了引入星逸半导体,魔都怕是都抢着支付了。”

  秦主任恍然大悟,接着有些担心:“如此一来,岂不是把星逸半导体,推给了魔都?这不行啊!”

  赵老摆了摆手:“别忘了,魔都那边的月产能只有3万片和帝都一厂差不多。而我们帝都给星逸科技的第二晶圆厂,却是10万片!比魔都那边三个都大!”

  “对,我忘了这事。”秦主任笑说:“眼看星逸半导体超越中芯国际,魔都肯定坐不住,这事稳了,哈哈哈。”

  赵老点点头:“不过这事得保密,既然王董要引而不发,那咱们也做好保密策略。”

  “放心,领导,那些专家团队,都吩咐好了,没人会乱说的。”赵老保证道。

  却不想,他刚说完,高通那边就得到了消息:

  【星逸科技自研的四十纳米手机芯片鲲鹏700、鲲鹏702,3G基带芯片翼龙3000,今日全部成功流片。其中鲲鹏702性能或将赶上英伟达tegra3。】

  雅各布看着这一消息,表情阴沉下去:

  “星逸半导体这就研发出了40纳米芯片?而且性能赶得上英伟达tegra3?你确定不是假情报?”

  副总裁摆了摆手:“应该差不了。在咱们的扶持下,那老家伙成了明校教授,还送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