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第404章 Xphone 1爆了,华为的抉择(4/5)

  其翻车程度,绝不亚于前世的高通810!

  前世的高通810,八核旗舰,实际体验反而不如上一代的四核旗舰。

  把一众友商都坑得一言难尽,甚至有些品牌都因此加速破产!

  海思芯片负责人叹了口气:“我们的k3v2的确不够成熟,和tegra3差不多的处境,容易过热降频,实际体验反而不如上一代的高通双核。”

  余东却是摆了摆手:“的确,K3v2很失败,但是tegra3星逸科技能优化得很冷静,很强大,为什么我们自研的K3v2,我们自己都优化不好?”

  负责人神色复杂:“余总,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星逸科技在优化tegra3的时候,也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而且还有硬件上的散热模组。同样,我们自研的k3v2赶着推出,没时间慢慢优化。”

  “行,你说的都有理。那么,现在给你时间,多久能优化好?我可不想提起k3v2,消费者都说是废柴芯片,还不如星逸手机的双核!”

  负责人想了想:“大概需要三个月的时间,但是,也只能实现一般的效果,毕竟散热还得靠散热模组的硬件发力。”

  余东笑了:“三个月,三个月后冬天了,的确发热好了很多!”

  负责人嘴角抽搐:“……”

  玛德,我是那个意思?

  不过作为海思芯片的负责人,也不是吃素的:

  “余总,华为四核手机滞销,你心情烦躁我可以理解,但有些事也得讲理。我们海思半导体做手机芯片的,就这么点人手,能做出来就不错。接下来又要研发集成基带的28纳米SOC芯片,又要优化k3v2,你觉得现实吗?我一个人分成两个人用,也不够啊!”

  “这……”余东沉默了。

  可也认为对方说得在理,产出和付出都是成正比的。

  海思芯片事业部人少,的确压力很大。

  若是再分兵,那就更难了。

  负责人继续道:“是让我带着人去优化k3v2,还是继续研发下一代芯片?你自己选择吧?反正这点人手,这点投资,我是没能力同时推进。”

  闻言,余东也沉默了,这种关系华为手机未来,甚至华为未来的战略决策,绝对是大事,一旦选错了,华为手机就麻烦大了,他也麻烦大了。

  于是,余东深吸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以你之见,该如何进行?”

  负责人叹了口气:“实不相瞒,40纳米的四核处理器,本就容易翻车,英伟达tegra3如此,咱们的k3v2也是如此。至于星逸科技优化的好,都是他们变态的算法调教加变态的散热硬件。”

  “想要一颗冷静且强大的四核芯片,得上28纳米。至于40纳米的四核处理器优化到了极致,也不如28纳米的四核处理器。”

  “正是因此,星逸科技在Xphone2代上放弃了打磨了很久的英伟达tegra3,选择高通APQ8064。”

  “更主要的,高通的28纳米四核处理器马上上市,我们K3v2落后一代。明年高通集成基带的28纳米处理器也要上市,我们K3v2落后两代。”

  负责人语重心长道:“余总,是觉得我们该把有限的人手,用于优化一款落后两代的垃圾上?还是集中精力,全力研发下一代28纳米集成基带的旗舰芯片?”

  “这……”余东面色大变,本就是技术出身,一瞬间明白了背后的利益关系。

  优化K3v2是为了眼前利益,让这两年的华为四核好卖一点。

  而放弃k3v2全力研发新旗舰soc,则是立足未来,为了追赶高通,和高通正面搏杀!

  作为手机业务负责人,如果是其他人,肯定选择优化K3v2,毕竟手机卖不好,他下课,哪里还管华为有没有未来?

  可作为余东,他是很有战略眼光的,明白宁可放弃眼下利益,也得发力未来。

  落后两代的k3v2再优化也是落后两代,代差高不可攀。

  何况星逸科技都放弃了40纳米的四核,选择拥抱28纳米的高通四核。

  足见其背后的考量。

  余东觉得王逸就是个人精,在犹豫不定时,跟着王逸走,肯定错不了!

  当即深吸口气:“如果让你们全力研发下一代28纳米集成基带的旗舰SOC,你们多久能做成?”

  负责人没有直接回到,而是逐步分析道:

  “28纳米是全新的挑战,CPU、GPU、基带,都得整合。以我们目前的人手和资金,怕是2015年才有希望。如果公司追加投资,让我们广招工程师,2014年就能做出来!”

  “2014年什么时候?如果给你最够的资金和人手!”余东问道。

  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