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第365章 半导体辉煌,从此书写(1/5)

  晶圆厂工艺设计得再好,也只有线下验证成功,试产成功,才算是真的成功。

  原本研发厂房交付当天,王逸就打算过来,但胡老急着进设备,就让王逸暂缓。

  毕竟晶圆厂的厂房和其他不同,都是无尘车间,里面的设备也都是高精密设备。

  普通厂房的设备安装可以大手大脚,很是轻松。

  但晶圆厂设备入场、安装都是精细活,都需要专业人员,小心翼翼地安装调试。

  因此,足足过了一周,王逸才来到一号厂房,也就是提前交付的研发厂房。

  厂房里,很多技术员都在忙碌着,部分设备还在进场。

  “董事长,您来了!”

  胡老笑着迎了上来,看得出来,他很是兴奋。

  王逸点点头:“我来看看,今后星逸半导体的辉煌,就从这个研发厂房开始书写!”

  “对,星逸半导体的辉煌,就从这里开始!”胡老笑说:

  “一般的12英寸晶圆厂,都是月产10万片晶圆,甚至十几万,二十几万。咱们的晶圆厂,三个厂房全部建成投产,也就月产2.5万片晶圆,算是小型晶圆厂。缺点是规模小,产能有限,但好处是建得快。”

  王逸笑了,就是这么个道理。

  像是台积电的晶圆厂,月产能二三十万片晶圆,建造也得一年多,投产得一年半。

  而星逸晶圆厂,月产能才2.5万片晶圆,只有台积电的十分之一,自然建的快。

  而且整个星逸晶圆厂又分成三厂房,如今交付的只是最小的一号厂房,月产能才5000片,规模最小,日夜赶工,自然建造最快。

  至于二号厂房和三号厂房,月产能都是1万片,还在建设中,交付时间也需要下半年和年底。

  当然,交付的只是基础厂房,也只是开始。

  后续还得设备入场,生产线组装,调试,试产……

  试产成功之后,还得继续优化,提升良品率……

  若是良品率低了,也无法量产,绝对赔本。

  只有等到良品率达标,晶圆厂才能正式投产。

  从开工到投产,月产能十万,甚至几十万片晶圆的大型晶圆厂,需要一年半的时间。

  但星逸晶圆厂规模小,产能小,顺利的话,一年多点就差不多。

  “董事长,一号小厂房,后续设备入场、调试,还需三个月的时间,预计七八月份就可以验证,试产我们设计的40纳米工艺。一旦试产成功,再用几个月优化,提升良品率,顺利的话,良品率达标,年底就能正式投产,量产40纳米芯片!”

  胡老笑说:“不过二号厂房和三号厂房,就得明年投产了。”

  “好,很好!”王逸压抑不住的激动!

  离着芯片自产又近了一步!

  原本王逸也不想打造晶圆厂自研自产的。

  可没办法,中芯国际实在不给力。

  王逸又怕被封锁,也只能自己来。

  这个晶圆厂规模虽然小,总产能也只有2.5万片每月,但星逸科技自己用的话,也暂时够用了。

  手机芯片比较复杂,一片12英寸的晶圆能切出700颗手机芯片,算上良品率,按照80%的良品率计算,就是560颗手机芯片。

  每月2.5万片,就是1400万颗手机芯片,一年就是1.68亿颗手机芯片,暂时够星逸手机用了。

  至于低端的智能家居芯片,不值钱,没必要占用宝贵产能,直接交给中芯国际代工。

  前世小米的智能家居芯片,外售价格也就十块钱一颗。

  星逸半导体自研自产,能做到一元一颗。

  哪怕交给中芯国际代工,成本也就1.2元左右,也就几毛钱的区别。

  星逸晶圆厂产能有限,还是生产高价值的手机芯片为好。

  胡老看向远处:“董事长,北侧还在建设的就是星逸晶圆厂的2号厂房,再往北是三号厂房,都是月产能一万片!”

  王逸点点头:“胡老,二号三号厂房还在施工,会不会影响一号小厂房的研发试产?”

  胡老摆了摆手:“董事长,放心,我们都考虑好了。晶圆厂的设计都是7级防震,7级以下的地震都无所谓。哪怕是7.5级地震,也只是暂时停机而已,没多少影响。”

  “何况三大厂房之间距离都很远,地基都是一同打造的,早已完成。现在只是厂房建设施工,没多少震动。眼下一号厂房设备入场,调试都需要时间,等到三个月后试产的时候,二号厂房已经封顶,更没什么影响。至于三号厂房还在二号厂房北侧,更谈不上影响。何况咱们7级防震。”

  王逸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7级防震,那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