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九四、简报(1/2)
好奇归好奇,
实际上确认康纳尔他们平安无事以后,那个军火仓库的事情目前就跟侦探社没啥关系了。
单看档案记录和建设规模,那个军火仓库被秘密使用的时间已经并不算短,
伊妮莎能这么快就发现端倪,当然是因为她厉害,但反过来讲,这也说明了那地方隐藏得并没有那么好,有些端倪依旧有迹可循,
就算教会、市政厅、州政府和本地的特工组织会稍微迟钝一些,显然也不可能这么久了还全部都毫无觉察,其实也间接证明了那地方是“合理存在”的。
——人家的存在“合理”,那侦探社半夜偷偷过去调查,还闹出了那么大的动静,就反而“不合理”了。
所以既然昨天晚上已经凭本事成功开溜,韦恩眼下哪怕对那地方再感兴趣,也没有现在就不打自招、上门给人家提供线索的道理,起码也得等风头过去再说,眼下还是忙侦探社自己的事情更重要。
把目前能办的手续都办了,韦恩回到工坊里的时候,琳娜正坐在档案室的地板上,摊开了一大堆旧报纸在来回看着,身边远远近近地还堆了好几摞,
发现韦恩露头,她就直起腰来指了指桌面上的几张纸,“最近两天的简报出来了,你看完了就放回来或者给伊妮莎,之后道格还要按照惯例归档的。”
该说不说,琳娜带着“软化”他们开始有组织地收集和汇总情报以后,
侦探社能获取到的有效消息虽然未必真的增加了多少,但是看着一份份简报被定期整理过来,还是能让人产生一种“我高低也算是个O了”的感觉。
这些消息的来源,其实和侦探社以前“到酒吧打听”、“跟居民聊天”,或者“老实买报纸”之类的也差不多,稍微额外增加了一些类似街头小孩以及灵活商贩等等的“线人”而已,
尽管这样暂时还打听不到什么机密,有些小道消息的真实性也未必经得起事实核查,可是简报上信息的密度和广度,就已经比本地的报纸高了不少,消息来得也更及时,
再加上具体的搜集过程已经有人代劳,韦恩他们就不用亲自到处跑了,每天只需要看看简报,足不出户便能大致清楚里士满本地的最新情况,甚至还能把不同日期的简报放到一块对比,初步对一些事情的发展态势有个概念。
形成习惯了之后,其实还挺方便的。
韦恩快速浏览着简报上的内容,一边翻页,一边随口进行评价:
“又是牧师变动,大教堂最近对福吉尼亚州内不少教区的牧师都进行了调整啊……提利尔主教的精力目前似乎主要放在了教会内部,难怪这段时间都没怎么搭理我们。”
琳娜在旁边耸了耸肩膀,“一直都没空搭理才更好。不过按照常理来说,牧师们的教区不应该这么快就发生变动的。我正在回顾以前的新闻报道,看看有哪些详细信息需要安排‘软化’他们继续挖掘。”
琳娜毕竟是在专业组织里待过的,有些工作要求哪怕仅仅是照搬,都比外行人自己寻思出来的要细节,
比如说她会让“软化”他们在简报上注明情报来源,像牧师们调整的消息就来自报纸上的报道,这种无关机密的公开信息,看一眼便知道没有质疑的必要。
出于职业敏感性,琳娜还会对已有的消息进行综合判断,然后给“软化”他们指出大致的搜集方向,相当于从最开始就有老司姬带着,不至于让一群人像没头苍蝇那样毫无目的,除了偶尔会关注各种八卦以外,指令也不会过于离谱,
而“软化”他们本来就是本地特工组织的外围成员出身,在执行层面已经很熟练,两边组合起来,几乎都不需要什么磨合期,就能够初步“开车上路”了。
码头区依旧是侦探社目前关注的重点,意见统一了之后,“软化”他们最近在尽量详细地调查那些“有地盘”的帮派,了解其中内部情况,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敌对状况,
这些事情就没有官方的信源了,光听居民们的小道消息不一定可靠,线人们提供的情报也很可能部分失真,比如说“两个帮派曾经发生过共计多少人的火拼”之类的故事,往往就很容易出现人数方面的夸大。
有些帮派在传言中显得非常厉害,谁都说他们“不好惹”,举起例子来也有模有样,
但是战报会说谎,战线却不会,帮派们最近几年的地盘变动情况是非常客观的,吹得再凶猛,也没有地盘的实际扩张和收缩来得可信。
韦恩手上的这份简报已经被琳娜的审阅过了,所以上边还带着她的批注,其中两条被画了重点符号,还写着“通报给威利”,
这也算是分工协作的另外一个好处,“软化”他们只管情报搜集,更注重的是广度和时效性,有些消息被筛选出来以后觉得有实用价值,那就提供给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