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建筑有系统面板

第76章 自爆卫星变成武装卫星(1/2)

  “具体部署问题现在说还太早,具体的情况要看卫星的性能,所以小陈还是先说说对这个卫星的看法。”

  军方的大佬再次开口说道,提醒陈泽说正事,别扯淡。

  陈泽点点头,然后皱着眉头沉思了半响,才开口说道:“刘院士说的这种微型卫星,我个人感觉性价比不高。”

  “先不说发射成本,一颗卫星就算用来做自爆卡车,不需要装备其他设备,但最基础的通讯、定位、计时、控制模块要有吧。

  再加上太阳能板、几台电推引擎、电池炸弹等必须的设备,那么一台卫星的造价再怎么压缩,也便宜不了。”

  说完,他就看向刘院士。

  这不是针对刘院士,只是理念不同而已。

  “性价比不能这么算,用在军事上的武器装备,也不能单单用性价比来评估其价值。

  咱们的动能-3高轨反卫星导弹,一枚的造价比东风洲际弹道导弹还要高。

  但在研究之初,咱们的想法是在战时用三枚反卫星导弹换鹰酱一颗卫星,只要能达到这个技术参数就行。

  如果按照性价比来算,咱们的三枚导弹,造价比鹰酱一颗卫星还要高,那就没必要研究了。

  可实际上,我们能因为性价比的问题就放弃研究吗?”

  刘院士拿反卫星导弹来反驳陈泽的观点,虽然有点偷换概念的嫌疑。

  动能-3反卫星导弹那是什么级别的武器,那是可以直接打到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大杀器。

  四极固体火箭推进,高轨射程超过36000公里的大杀器。

  用这种级别的导弹,打低轨道卫星,那就跟用洲际弹道导弹打1000公里内的目标一样,纯属脑子有病。

  不过刘院士的说法,他是认可。

  手中无剑和手中有剑不用,那是两个概念,所以该有的东西必须要有。

  “可能我刚才没有表达清楚,我的意思是单纯把自爆卫星发射上去,平时就占个轨道,完全没有其他作用,就很浪费资源。

  按照我的想法,我们完全可以用一颗搭载了激光武器的武装卫星为核心,配合十颗或者二十颗自爆卫星,组成一个网络。

  外围的自爆卫星,可以当肉盾保护核心的武装卫星,同时其内部的能源,完全可以供应给武装卫星。

  这样组成的卫星网络,既可以攻击敌方卫星,也可以作为空天防御平台,用来拦截弹道导弹。”

  陈泽的话说完,军方的大佬听着很心动,马上转头看向刘院士。

  想听听刘院士对于这个观点的意见,有没有可行性。

  “小陈,你说用卫星对武装卫星进行充能,这个要使用什么技术?”

  刘院士想要知道这个答案。

  “用激光束对武装卫星进行充能,这项技术咱们好像挺成熟的吧。”

  陈泽开口回答道,他没记错的话,西工大那边都用激光束对无人机进行充能了。

  刘院士听完想了想,并没有反驳陈泽的这个说法,但他又问出了另一个问题:“那你知道之前武装卫星的项目,为什么取消吗?”

  “因为能源问题?”陈泽不太确定的回答道。

  按照他的想法,武装卫星的激光武器对于能源的消耗很大。

  在没有石墨烯固体电池的情况下,光靠太阳能板转化的电能,根本无法发挥激光武器的真正威力。

  “并不是。”刘院士摇头。

  “难道是因为国际空间法?”陈泽再次说道。

  “那个什么空间法就是个厕纸。”

  “那我就不知道了。”

  陈泽是真的想不明白了,按理说以国家的技术,不应该存在其他困难。

  “是冷却系统达不到标准。”刘院士开始跟陈泽说武装卫星冷却系统的问题难点在哪里。

  简单的说,就是太空是真空,热量堆积无法向四周扩散,会直接摧毁元件。

  也不是没有别的散热和冷却办法。

  但在太空中散热,跟在地球上散热,那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焊接间、绝缘间、初级散热、次级散热这些在地球上能够解决的问题,在太空中就很难解决。

  刘院士当时带着团队,想了无数种办法,总算把散热系统搞出来了。

  结果一看体积,再计算重量。

  他们这研究的还是卫星吗?这不是把一个大型散热器和电池组发射到太空上去了嘛。

  体积超标、重量超标、设计复杂、维护困难……

  这一系列的缺点,让武装卫星项目最终下马。

  哪怕就是现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