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送快递,你非让我入编?

第123章 这饼,已成艺术!(2/3)

 陈晨接的活儿看似很简单,实则很难。

  低情商叫吹牛。

  高情商叫战恐。

  是战略上的博弈。

  需要让别人相信。

  如果单单是吹牛,把三体里的水滴剪出来,直眉瞪眼说我有不就完了?

  所以,搬出数据是最好的选择。

  有这些精确到小数点的数字做背书,代入感立刻拉满了。

  外国人信也不是。

  不信心里又痒痒的一批。

  “以上是机体的基本数据。”

  “机身方面,我们采用了类乘波体造型,翼身融合。”

  “想必经常攒飞机的各位都知道。”

  “翼身融合更符合空气动力学,载荷更高。”

  “同时!”

  “可以有效消除机身的三角区域,雷达反射面积更高。”

  话音落下。

  人群之中再次传来叽叽喳喳。

  观众们的普遍素养都很高,当时就秒懂陈晨的言下之意。

  但凡提到雷达反射面积,必和隐身有关。

  “没错!B22设计有隐身布局,全机覆盖吸波超材料。”

  “所以它的最终定位是大型无人穿音速高速运载平台。”

  “另外,动力部分!”

  “B22采用一台全国产的小涵道比双转子加力式涡扇发动机。”

  “涵道比为0.3,推重比为13。”

  “均为国内首次!”

  话音落下。

  现场掌声雷动。

  现场观众,尤其是国内的观众心中的振奋难以言表。

  他们都知道国内航空业界的最大瓶颈是发动机。

  但陈晨信誓旦旦的说这架飞机的动力系统全国产。

  而且不是柴油机和涡桨机。

  是涡喷!

  这无疑是一管肾上腺素。

  第三排的领导们也跟着鼓掌。

  尤其是谢东奎和孙长兴,他们倒不是觉得振奋。

  他们只觉得好活当赏!

  这牛吹的过瘾啊!

  类乘波体造型、全隐身布局,还是国产的发动机。

  游走在离谱和贴谱之间。

  这是画饼的最高境界。

  “好啊,老孙,你这个人选挑的好。”

  “连国产的发动机都编出来了,这才能真正的戳同外国人的痛点。”

  “小陈如伱所说,在这方面绝对是天才。”

  谢东奎知道自己的战略意图已经达成了。

  因为他能看到现场外国人的表情。

  鹰酱那边几个武馆频繁的交头接耳,时不时的露出不解的表情。

  而毛子那边的表情更是微妙。

  惊讶中带着一丝惊恐。

  究其原因,航发方面国内一直和毛子合作的比较多。

  原来高端的战斗机航发都是由毛子提供。

  直到新世纪以来,国产的发动机工作由仿制改为自研,逐渐摸索出了一条路,国内才真正的实现俄制发动机的代替。

  毛子因为这个事儿一直上火呢,考虑自己唯一的长处可能也用不上了。

  现在。

  陈晨的介绍彻底让他们崩溃了。

  民营企业自己搞出了小涵道比的涡扇发动机,那天知道军方是什么水平?

  “谢主任,毛子我看好像是信了,不知道鹰酱那边信不信?”

  谢东奎会心一笑:“我管他信不信呢,我们的目标已经达到。”

  他心满意足。

  恐吓,恐的并不是航空专家。

  那一小丢行内人是骗不了的。

  谢东奎要恐的是除了专家的所有人。

  这个三体计划放出去,大部分人会信,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求证。

  这就够了。

  当舆论起来之时,几个不信的专家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坐在孙长兴旁边的张明瑞则是另一番想法。

  战恐什么的,那是领导考虑的层面。

  他是个技术官员。

  听着老朋友陈晨的讲述,只感觉自己看到了一张皮薄馅大的饼。

  好香啊。

  隐身、高速、国产心、多任务平台。

  这是自己这样的无人机从业人员的终极梦想。

  在听陈晨介绍的那一瞬间,他都有点入戏了。

  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