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第88章:君,站着死(求首订!!!)(2/3)

,朕更比不得典褚。”

  “汉军的将士都是英勇之士,大汉的臣子,也俱是人中豪杰,可他们为什么会愿意奉朕为君?”

  “因为朕能带着他们复国!他们觉得朕会去打东胡人!”

  而此时刘恪却是浑身一松,双手双脚都瘫在金銮上,好似没了力气,话音也为之一软。

  “东胡水师之强,朕又何尝不知道呢?”

  “收到东胡和书的那日,朕心里也想要言和。”

  “言和多好啊,朕还能去海上捞一捞先帝的尸骸,时至今日,先帝都还未下葬呢!”

  刚刚还心有怨气的群臣,又是一愣。

  难道皇帝心里也是想求和?

  只是因为怕这些思乡老卒兵变,那些近来收复的将领有异心,所以才特意将问题放在明面上,然后再一口气解决?

  或者是引他们这些世家重臣为援,让双方相互制衡?

  冷不防却又听得刘恪继续道:

  “可这心里藏着事儿,晚上就睡不着啊!”

  “闭上眼,眼里满是历代先帝的一张张脸!!”

  “还踏马有个不足周岁的婴儿!!!”

  “列位先帝口中未曾有过一句好言,他们在质问朕!”

  刘恪特意控制了声音,手舞足蹈的演着,就像真有那一个个先帝鬼魂,在梦里不断叫嚣着一样:

  “汉帝刘恪啊,你忘了历代先帝坐拥的天下江山吗?!!”

  他紧紧捂着耳朵,面露挣扎之色,不断晃着脑袋:

  “朕就是捂着耳朵,那一声声一句句,反反复复,从来都没有断过!”

  “三天三夜,朕这才想明白。”

  “朕即为大汉皇帝,汉室顷颓至此,原来不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不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而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守着大汉这最后一隅之地,那还不如去当东胡人的奴隶!”

  “奴,跪着生!君,站着死!”

  “朕羞愧啊!”

  “生的,还不如死的!”

  “所以朕现在要收复失地,朕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你们知道吗?!”

  “朕要傲视一切,群臣拱手,番邦蛮夷俱在朕的脚下!”

  刘恪腾的站起身来,没动大杀器棋盘,只是拔剑出鞘一半,对着斜射入殿的阳光,望着剑身上映着自己尚还有些稚嫩的脸:

  “只为朕手下的将士,他们一个个等着攻伐东胡的皇命,眼睛都望出了血,而今还有人还在说着议和,朕就只好要他的命了!”

  噌的一声,握住剑柄的手一抖,剑又归入鞘中。

  主和派的群臣一个激灵。

  这皇帝哪是有议和之心!

  全是扯淡!

  话里话外,就没有一句言和的心思,全是红果果的威胁!

  但威胁,也是事实。

  兵啊!

  刚才皇帝提到,那些迫切想要归乡的将士,还有那些因看见大汉大胜东胡后,纷纷来投的臣子,这些都是彻彻底底的主战派,皇帝手中的刀啊!

  刀是可以砍人的!

  王昭立时觉得不妙,不能议和的,甚至根本不能提和字!

  可和东胡人打,打不赢啊!

  打得一团糟,只会自毁家业,好不容易得来的安定,也没了。

  再差点,又是节节败退,钱也赚不着,等大汉彻底败了,说不定还会被东胡人秋后算账!

  王昭赶忙出列拜道:

  “陛下,臣等并非想和东胡人议和!”

  “东胡人狼子野心,哪怕一时议和,必然也会毁盟来攻,臣等的意思,是缓战!缓战!”

  “东胡人有备而来,我军想要有一战之力,即使是在粮草充足,训练充分的情况下,也需要五年。”

  “长时间的作战对琼州消耗太大,还请陛下务必等待时机,一剑断其咽喉!”

  刘恪望向箫元常,箫元常下意识点了点头,王昭的能力是有的,算账算的明白。

  如果正儿八经的想和东胡人在海上开战,确实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来积蓄实力。

  其他臣子听了王昭的话,也想明白了。

  缓战不是不战,只是时机不好,等等再战,等他们吃个饱赚个饱。

  至于等多久.....再商量嘛!

  于是乎也纷纷拜道:

  “王大人说的极是,臣等只是想要缓战!”

  “东胡人兵锋太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实非圣明之举!”

  刘恪语气缓了缓,要不是有【叫门天子】的大嗓门在,他估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