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第178章:开门,查生态的(3/5)

  但存活下来的,日子过得不错。

  不仅能入朝为官,甚至还能参与到朝廷的“海上丝绸之路”之中。

  如果真能像当年的西域丝绸之路一般,其中利益,可想而知!

  何坤立即和甘文禁、傅玄策,开始商讨如何出海,如何去往吕宋。

  但凡出海晚了一日,那就是多了一日亏损啊!

  于是乎,这“海上丝绸之路”与“自由贸易”,也渐渐步入正轨。

  ——

  刘恪回到了久违的琼州城中。

  他一回朝,就急着将化成雨、满怀英、萧元常几人召来,开了个小会。

  化成雨见着开小会的另外两人,觉得自己有点格格不入。

  他这脑子,并没有那两人好使啊!

  刘恪却火急火燎道:

  “琼州经过叛乱,别有异心的世家豪族,所剩无几。”

  “且空出了大片土地。”

  “不如趁着机会,对州中土地,进行清丈。”

  这是应该的。

  不仅仅是琼州,时隔数百年,再度归入大汉治下的交州,以及新近收复的高州,都需要土地清丈。

  只有查清楚了田亩,才能收上税赋。

  不至于民间,有偷税漏税的情况。

  萧元常三人听得这话,心中俱是心中一紧。

  清丈土地不是一个新词,却是一件紧要之事。

  不清丈土地,就会出现土地兼并。

  进而导致贫富悬殊,平民无田可种,豪门大户,则隐瞒财产刻意逃税。

  朝廷的财政税收,就会急剧减少。

  孝武皇帝之时,董仲舒就提出“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的思想。

  要求朝廷以清丈土地、查明户籍,限制个人田数以抑制兼并。

  孝武皇帝也是敢做,但凡有隐田,想要偷税漏税的,就扔去边关。

  但没啥效果,还被黑了好些年。

  光武皇帝也干过这事,登基之后,就立即派遣官员,清丈全国的土地。

  结果地方官报上来的奏折里,竟然说“南阳地区的土地,是不能查的。”

  简直离谱。

  有前车之鉴,化成雨咳嗽几声,白着脸道:

  “清丈土地,非是一件小事,有些人未必愿意。”

  萧元常也是颔首,道:

  “距离人头滚滚,不过才几个月。”

  “世家大族,本就惊慌,这个时候,再对土地下手,只怕容易激化朝廷与世家豪族之间的矛盾。”

  “正是修生养息之时,若是如此,必然不利于治理。”

  满怀英皱了皱眉,道:

  “这修生养息的基本,难道不就是土地吗?”

  “眼见着要秋收,难道就任由那些隐田、隐户,透漏了税赋?”

  以他的能耐,自然看得出清丈土地,最大的阻碍是世家大族。

  凡是牵扯到世家大族,就会变得麻烦起来。

  但他仍旧不像化成雨、萧元常那么,瞻前顾后。

  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满怀英对清丈土地的态度,倒是没让刘恪意外。

  满胖胖为人刚直,又是从行伍之中杀出来的,并非世家大族出身。

  自然不会对世家大族,留几分情面。

  就是能长成这个体型,着实有点意外,难不成是虚胖?

  刘恪手指轻敲着桌案,语气深沉:

  “朕知道,这土地,是已经被世家大族,给吞入嘴里的东西。”

  “再想让他们掏出来,容易激化双方矛盾。”

  “可咱们是朝廷,朝廷,就得锱铢必较。”

  “穷苦农人们,勒紧了裤头,交上来一点税赋。”

  “才让朝廷能给官员发放俸禄,给将士们发放犒赏。”

  “怎么能有人置身事外,以隐田隐户,来偷漏税赋呢?”

  “这边少缴一些,那边少纳一下,整个朝廷的税赋就要亏空一片。”

  “何况这也不是什么蝇头小利。”

  “一亩土地的税赋,是个小数目,可是乘以一万两万呢?”

  “哪个世家大族,不是动辄几万亩的土地?!”

  几人一阵沉默。

  就算是交州那种世家大族势力不太明显的地方,一个豪族家里,都能抄出一两万的土地呢!

  萧元常清楚这一点,但清丈土地,着实不容易:

  “陛下,牵一发而动全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