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第164章:水能载舟亦能覆舟(4/6)

  只是不是很乐观。

  听着朝廷愿意出粮赈济,各个县城都上表要粮、要钱。

  尽管受灾不大,但能弄点赈济款项来,也是好的。

  “多半又有东胡人在里头推波助澜。”

  刘恪又是一阵头疼,高州久在东胡人统治之下,从那些留着辫发的汉人百姓身上,也能看出,东胡人的影响力。

  岳少谦占据康海郡城之后,能收上来税赋,勉强维稳就不错了。

  根本没多少空闲,去找东胡人留下的暗子。

  唯一的好消息,应该是各个县城受灾较轻。

  刘恪索性招来众将议事:

  “百姓受灾,朕想加以赈济,不知诸位有什么打算?”

  李景绩率先道:

  “陛下可想北伐?”

  刘恪点头:“这是自然。”

  “天底下的百姓都看着呢,想知道汉军到了哪里,什么时候能收复失地。”

  “此战之后,东胡内部必然自乱阵脚,朕当然要北伐。”

  李景绩在地图上比划着,将南渡江以北的高州各郡县,都框选了出来:

  “陛下请看。”

  高州有四郡,为合浦郡、郁林郡、苍梧郡、康海郡。

  合浦郡是高州治所,北接郁林、苍梧两郡,西面与交趾郡有一山之隔,南面便是康海郡。

  高州最南方的康海郡,与琼州相连。

  “高州四郡,这一圈是郁林郡,边上是苍梧郡。”

  “眼下渡过南渡江往北,就是高州治所合浦郡。”

  “末将探听了些地崩受灾的情况,多是分布在合浦郡之中。”

  “那么合浦郡便是震中,以合浦郡为中心,波及到高州各郡。”

  “康海郡因为有一条南渡江相隔,灾情不重。”

  “但余下各郡,多半都遭了灾,在地崩之下,城墙根基薄弱,一些县城,说不定城墙都已经毁了。”

  “东胡人的守军,能打不能守,而且百姓多半也不安宁。”

  “正是我军收复失地的好时机,陛下切不可错过良机!”

  李景绩已经有了十足的成长,与之前的开口便是兵法有言不同,开始渐渐有了自己的见解。

  众将也是听得眼前一亮。

  确实行得通。

  现在大家无非是纠结于,军中粮秣不够,想要赈济百姓,就得回师康海郡城,不得不放那乞颜思烈一马。

  但李景绩,则提出了新的可能。

  现在南渡江上,有咱们自己的水师,也占据了谢桥,为什么不考虑,直接北伐呢?

  趁着大胜一场,且有天灾相助,攻下整个高州,何乐而不为?

  而且东胡大可汗亲征,二十万大军所用度的粮草,都囤积在合浦郡之中。

  只要真能攻下了,粮秣危机,迎刃而解。

  但问题在于,这是李景绩的提议。

  不说是绝对不可能的办法,起码也是一条,最困难的路。

  于是乎,众将立即你一眼我一语,指出了此计弊端:

  “我军现在还得分心赈济百姓,想要北伐,也是有心无力啊!”

  “而且后方还未稳固,康海郡城之下,还有那乞颜金瀚所部四万兵马。”

  “正是,若是能顺利占据高州四郡,自然极好,可若是受阻,我军必然腹背受敌。”

  “战线过长,补给极为不易,只能以战养战,若是敌军直接坚壁清野以待之,我军必败。”

  李景绩听了,也是被吓着了。

  卧槽,咱老李可是想了半天,才想出来的,自以为是妙计,没想到漏洞这么多?

  他低着头,忙不迭道:

  “是末将失言,末将失言。”

  “无妨,虽说九死一生,但也是一条思路嘛!”

  刘恪拍了拍李景绩的肩头,以示鼓励,继续道:

  “那就还是以赈济百姓为主。”

  “既然要救民,就得救到位。”

  “遣人告知南渡江上的甘文禁,让他们也将粮秣,分出一部分来。”

  “同时沿江而上,往西走直入交趾。”

  “再从交趾郡调动粮秣。”

  “既然高州四郡都遭了灾,朕也不能厚此薄彼,不仅是康海郡,余下三郡之地,都加以赈济!”

  众将陷入深思。

  救济康海郡百姓,自然可行。

  可再调度水师运粮,救济仍在东胡人掌控之下的另外三郡,是不是有点过了?

  虽说东胡人,不可能像皇帝一样,爱民如子,此举必然能进一步收拢民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