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辈(2/3)
刘恪问道:“那依照诸卿之见,倘若交趾国有意,朕又该如何应对呢?”
箫元常拱手道:
“交趾国本就是我大汉邦国,陛下可遣一能说会道的使节,令其交好游说,并下重利,等到明年高州平定,粮秣丰足,可再做定夺。”
陈伏甲则是傲然道:“臣愿为使!”
他出使出上瘾了,在颍川陈氏的宣传下,出使夷州的事迹已经传遍天下。
虽然还不像虞让一样,成了所谓的天下名士,但常人见了他,也得施上一礼,称上一声陈公。
再出使一趟交趾,哪怕还得饱受屈辱,拿着石头片子刮大腿,那也是名望蹭蹭涨,痛并快乐着!
而何坤没有急着表态,没摸清皇帝的想法,他可不敢乱动。
从皇帝强攻夷州来看,邦国也是可以打的。
他知道自己的立身之本是什么,要是一个不小心,和皇帝想法相逆,可就完蛋咯。
刘恪听了几人谏言,心中已是有了些想法,便道:
“有诸卿为朕分忧,朕心里也有底了,那就先见一见普六茹部的使节吧!”
“如果那虞让敢提出一些无理要求,那就不要怪朕不客气了。”
啊?
箫元常与陈伏甲俱是微惊,无不是想到了之前数次血溅朝堂。
陈伏甲率先道:“陛下,两国相争,不斩来使,更何况虞让是天下名士,不可轻动!”
箫元常也是劝道:“陛下,普六茹部能为朝廷提供粮草,还请陛下等粮草送到,再另寻理由发难。”
刘恪却只是挥了挥手:“朕心里有数,准备上朝吧。”
唯有何坤龇着牙,果然没错。
那陈伏甲和箫元常懂得出谋划策,却不懂陛下的脾性啊!
虞让若是收敛些,倒还好。
若是他真敢在朝堂上,大言不惭,或是狗仗东胡势,提出些冒犯大汉的要求。
纵容是他国使节不可斩,天下名士不可辱,身上也必然缺几个零部件。
——
虞让精神抖擞的跨入殿中。
数日之前,他确实还有些担心,诸多景象显示,大汉气势已成。
不仅连百姓,就连一些世家,也心向大汉,分散投资。
但昨夜收到密信之后,他就有了信心。
东胡内忧外患,大汉得了部分人心,难道就能一帆风顺吗?
而且他此来的任务,不仅是要赎回普六茹阿摩,也要将大汉的帆杆,折上一根。
要给大汉造成更大的困挠,为普六茹部争取足够的利益。
唯有如此,他回到普六茹部,才能更受重用,说不定还能娶上汗王的女儿,从此更上一层楼。
哪怕大汉已然起势,有复兴之象,他根本不担心。
等大汉收复高州要多久,打下江东,又要多久?
以一州之地伐天下,何其难也!
虞让走入殿中,看见殿上还竖着个大屏风,屏风旁边则立着是那只金鸡报晓玉雕。
看着华贵无比,但和殿中陈设极不协调。
必然都是前些日子世家贵族送来的贺礼。
虞让心道,皇帝果然是生在民间,没见过市面。
些许小礼,便放在殿中,迫不及待展示给他人观看,暴发户心里。
他心中不屑,但行为上没有任何表露,也丝毫没有东胡使节的架子。
“下臣虞让,参见陛下!”
虞让老老实实地以参见皇帝的最高礼仪,拜见皇帝。
配合其名士的身份,以及自然流露的气度,当真算是姿态十足。
甚至手上的礼节,比一些朝中大臣,做的更要到位一些。
这倒让刘恪有些诧异,群臣也是如此,大为感叹。
真不愧是名士,即使身从东胡,为东胡出使,多半也是因为在其位谋其政,要保全百姓。
当真是一位良才忠臣啊!
“起来吧,虞让之名,朕早年间便听过,老太师生前,也赞叹不已,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刘恪挥了挥手,示意虞让起身。
虞让起身站稳,向上拱了拱手,道:
“下臣些许薄名,当不得陛下称赞。”
殿中文武更是感叹,不卑不亢不求名利,确实是名士风范。
刘恪大大咧咧叉着腿,道:
“你既然是为东胡出使,那朕也就不必绕着弯子说话了。”
“直接一点,普六茹阿摩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