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乾

第49章 人间地狱(1/2)

  作为科道言官的赵净,站在最后面,四周都是同僚,但他认识的屈指可数。

  赵净显然是被孤立,排挤的那一位。

  这也怪不得科道言官们,虽然科道言官向来百无禁忌,惹急了连皇帝老子都追着喷。

  问题在于,你追着某一个,或者某一个小朋党可以,但得罪一整个群体,那就是公敌了。

  赵净能活到现在,最得益的莫过于朝廷的混乱,大家都忙着争权夺利,暂时没空理会赵净这个小小给事中。

  不时有人回头,好奇,疑惑,愤怒的打量着赵净,但没一个过来与他搭话。

  赵净乐得清静,心里盘算着局势。

  王在晋等人,这次犯了大忌讳,应该必死无疑,钱谦益败走也是铁板钉钉。

  接下来的日子,应该可以过得轻松一点了。

  “陛下驾到!”

  在赵净的乐观想象、满殿吵杂中,一声尖锐大叫从侧门响起。

  穿着龙袍,脸色铁青的崇祯随后大步而出。

  “参见陛下,陛下万岁!”

  殿中为之一静,列队站好,齐齐抬手。

  崇祯坐下后,沉声道:“免。”

  是‘免’,不是‘免礼’。

  “谢陛下。”朝臣们心知肚明,高呼一声,而后站好不动。

  崇祯居高临下,俯视着所有人,目光一一扫过,好一阵子,才道:“诸位卿家想必都已经知道了,说说吧。”

  朝臣们出现了紊乱,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赵净站在后面,静静观望,心里在想着,王在晋,瞿式耜这次是在劫难逃!

  “陛下,”

  前面有一个人出列,道:“从司礼监发出的邸报,臣仔细阅读数遍,并未发现刘阁老,王尚书,瞿都给事中涉案的确凿证据,敢问陛下,是否有证据未曾展示?”

  赵净一怔,这是什么话?

  头歪出一点,悄悄望了望,除了模糊的背影,什么也看不出来,不知道是谁。

  不止是他,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眉头顿皱,道:“这么大的事,他们会不知情吗?”

  这个人道:“陛下,如果只是猜测,便将阁臣、一部尚书、礼科都给事中下狱,臣认为欠妥,臣请详查之后,再做定夺。”

  有理有据。

  赵净站在原地,眨了眨眼,对这位说话的人很是佩服,胆子不小,敢第一个跳出来触怒这种时候的崇祯。

  “陛下,臣附议,”

  又一个人出列,道:“‘私改敕书’,事关重大,牵连内阁,礼科,兵部,惠安伯,臣以为应当慎重,万不可冲动而为。”

  “启奏陛下,”

  再有人出列,道:“此案颇为蹊跷,从内阁,礼科,到兵部,再到京营、巡防营,私改敕书这么大的事,过去近一个月无人发觉,臣认为当命刑部彻查,公允而断。”

  “陛下,”

  又一人出列,道:“刘阁老向来老成持重,谨慎国事。王尚书更是在辽东有经略之功,并非是大奸大恶之人,还请陛下暂息雷霆之怒,以免为小人所趁,忠良蒙冤。”

  接着就有七八个人出列,七嘴八舌,义正言辞,全都在要求‘彻查’。

  赵净在后面听得是一愣又一愣,这些人在说什么?

  貌似的义正言辞,实则都是在为刘鸿训,王在晋,瞿式耜等人求情。

  一个两个还好说,这么多人,就显得有些不对劲。

  果然,崇祯脸色难看无比,道:“惠安伯承认行贿,刘鸿训,王在晋若没有受贿,他们如何敢私改敕书?”

  “陛下,”

  前面站出来一个人,道:“邸报上说,内阁中书田佳壁私改敕书,刘阁老或许并不知情。由此推论,兵部,礼科可能发生同等事情。而今案情不明,便下朝廷重臣大狱,人心惶惶,朝野动荡,臣请陛下三思。”

  “请陛下三思。”

  “请陛下三思。”

  “请陛下三思。”

  匪夷所思的一幕出现了,殿中居然不断站出来人,很快就有接近三分之一。

  剩下的人搭前回头,环顾左右,面面相窥,犹豫不决。

  这一幕,尽落大殿之上的崇祯眼中,他双手死死握拳,脸上全是惊怒,怒气填胸,浑身隐隐颤抖。

  赵净也被这一幕深深震惊到了。

  一场捅破天的大案,毫无争议,证据确凿,居然还有这么多人公然求情,向龙椅上的少年皇帝施压!

  崇祯更怒了,对于刘鸿训,王在晋等人,他已动了杀心,不容更改!

  “钱阁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