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乾

第31章 攻防(1/2)

  “带人证!”

  高宇顺尖声大喊。

  两个锦衣卫,押着楚青走进来。

  楚青满脸胡子,披头散发,根本看不清脸,带着一身镣铐,身上有着一股臭味。

  他来到近前,噗通一声跪地,哭腔道:“罪臣楚青,参见陛下!”

  崇祯脸上出现厌恶之色,一言不发。

  高宇顺瞥了眼刑部几人,同样不吭声。

  姚菁立即会意,提着一口气,上前一步,向着楚青喝道:“楚青,当着陛下的面,一五一十说清楚,赵实是在何处,何地,何时为魏逆生祠做了什么阿谀之词!”

  楚青稍微起身,依旧低着头,道:“启禀陛下,是天启五年,在济南府,李精白召集了众多官吏、士绅,为魏逆筹建生祠,当时须耗银二十八万,罪臣等每人出银五千,其他人等各有捐纳。此时赵实在济南,闻风而来,主动向李精白贿银一万用以修建魏逆生祠,并为魏逆生祠题诗……”

  等楚青说完,姚菁从怀里掏出一份账簿,递向高宇顺,道:“这是当时的记录,请陛下过目。”

  高宇顺接过账簿,转身递给崇祯。

  崇祯的脸色已经十分难看了,身体笔直,一页一页的翻着,一个个熟悉陌生的名字跃然纸上,令他胸口起伏,双眼逐渐阴沉。

  这么多官吏、士绅不顾名节,出钱出人,奋力谄媚,无耻至极的为一个阉货筹建生祠!

  该杀!

  高宇顺站在崇祯右手边,余光将崇祯表情尽收眼底,心里暗急,不动声色的向赵实道:“你有何话说?”

  赵实毫无惧色,不卑不亢,道:“陛下,臣确实未曾向魏逆生祠题写过诗文,纯属栽赃陷害。若是有,魏逆伏诛前后,臣一直在京城,从未离开,请刑部出示诗文切实证据,而不是一句口供。且臣不过是工部员外郎,尚且不足以为魏逆生祠题写诗词。至于向李精白行贿,以臣家产,拿不出一万两白银,且李精白为山东巡抚,臣行贿于他有何好处,又得到了什么好处?请陛下明鉴。”

  崇祯听着,不由得皱眉。

  赵实的话有道理,赵实不过是五品官,在京城多如牛毛,且这么多年,在五品官上一直没动过,未曾升官发财。

  想到这里,他双眼锐利的看向刑部等人。

  乔允升依旧低着头,一动不动。

  丁启濬心急,但在崇祯眼皮底下,也不敢给姚菁眼神。

  姚菁有些措手不及,不曾想,一直老实巴交的赵实,居然有这般口才。

  倒是陈童从容不迫,大声道:“启禀陛下,不止是楚青,还有众多山东阉党,在供状中提到赵实一事,并且详述当日情形,与楚青所言一般无二,请陛下过目。”

  陈童从怀里掏出一叠供状,递上前。

  高宇顺深深看了他一眼,上前接过,递给崇祯。

  崇祯压着怒意,再次翻看,一份份供状,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提及到了赵实,侧面佐证了楚青的证言。

  崇祯脸角如铁,旋即强行冷静,只是看着赵实,心中杀机暗动。

  赵实感觉到了,躬着身,再次道:“陛下,刑部大牢,阉党众多,至今未有定罪,而今为了臣,不知耗费了多少精力。但从始至终,除了所谓的人证外,毫无实证可言。请陛下明鉴。”

  崇祯再次看向桌上的一堆证人证词,不由得抬头看向乔允升,丁启濬,姚菁,陈童,楚青等人,狐疑就差写在脸上了。

  他一直怀疑刑部有问题,可这半天,除了人证,别无其他证据,看似详实,又完全有构陷的可能。

  乔允升低着头,根本看不到崇祯的目光。

  丁启濬毕竟被崇祯训斥过,心头一突,连忙低头。

  姚菁鼓足勇气,道:“陛下,有楚青指证,有多人佐证,加上李精白的受贿名单,足以定罪!”

  崇祯又看了眼赵实,心里左右摇摆,难以判断。

  魏忠贤是天启三年开始专权,而赵实从天启二年便一直是工部员外郎,五品官,直到魏逆伏诛,依旧没动过。

  既无升官,亦无发财,完全不合情理。

  左思右想,他转头看向曹化淳。

  曹化淳会意,躬着身,也说不出话来。

  刑部有众多的人证、佐证,几乎可以判断赵实附逆、行贿为真。

  可刑部拿不出赵实题写诗词的亲笔原文,缺乏了最为关键的铁证。

  加上赵实又确实没有因‘附逆’获得什么好处,是有可能被冤枉。

  崇祯见曹化淳不说话,眉宇厌烦,转向高宇顺。

  高宇顺刚要开口,门外急匆匆跑进来一个内侍,道:“启禀皇爷,内阁大学士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