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哑巴(1/2)
“官家,吃饭了!”大帐里的士兵叫道。
“好。”郭天子答应一句,又看了眼河口镇下方大营中炊烟滚滚,雾气腾腾,热闹不已。
今天营地里杀了十头牛,一百头羊,好让辛苦奔波快两个月的将士们打打牙祭。
而且前方的战报已经到了。
他给狄至的及时增兵起到了大作用。
狄至有三千人增援后兵力宽裕,从后方情报得知青唐城空虚,留六千人继续围困邈川城,随立即率余下主力六七千到宗哥城汇合李滔,赵思民部,随后立即向青唐城进发。
青唐城距离宗哥城不到百里,急行军一天后,前锋骑兵已经到达城下,后续步兵也在傍晚陆续到达。
不过因要围困邈川城分去大量兵力,各打下的城池也需要驻守,所以到达青唐城的周军马步军总共只有一万左右。
第二天一早,青唐城就开城投降了,因为他们的士兵全被青唐之主董衷带走了,留下的只有二三百维持秩序的老弱士兵,根本不可能抵抗。
同时他们也侦查到青唐城西面五六十里的地方,有大量吐蕃人正在集结。
不过两天后,吐蕃人开进到青唐城下的湟水西岸。
军中斥候估计后预计对方至少有两万多人。
狄至等判断那就是一直没有出现的吐蕃人主力,他留下两千人驻守青唐城,又派出八千人在湟水东岸两处桥头列阵,同时以三千骑兵为预备队住宅在后方两里处的城下,组成倒“品”字队形与他们对峙。
青唐城前的湟水只有两座桥能通过,周军虽然兵力少,但他们将渡过河的先头部队和斥候全部撤回,在桥头建起石垒,挖好壕沟,设置拒马,铺设鹿砦。
吐蕃军也不敢强渡,双方在湟水两岸对峙,时不时隔河互射。
在这方面周军占据巨大优势,周军的床子弩在这时候发挥巨大作用,给河对岸的吐蕃军造成不小的杀伤和心理压力。
狄至也在战报中委婉提出能不能给他增援,因为正面兵力已经远远少于吐蕃人。
郭天子看了战报后在全局上做了判断,随后立即回信狄至,拒绝了他请求增援的要求,并告知其原因。
其一,按照时间来算,李虎绕后的一万人应该不久就要到达青唐城,到时两军汇合就没有兵力劣势。
其二,吐蕃人青唐城都丢了,集结主力却不着急进攻而是和他们保持对峙,说不定是有后手,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们已经向北面的夏国求援,一旦夏军南下,会从后方切断粮道,所以必须保持很大一部分主力在后方。
书信送出后,狄至也再没提援军的事。
郭天子看着远处山下的热闹,他这几天一直让李纪砻不要放松对北面情况的侦查。
虽然上阵杀敌他或许不如诸将英勇,可如果从全局去考虑问题,特别是考虑到地理格局,国家战略这些,郭天子自信他比任何人都要明白。
夏国的地理格局来看,他们能依仗的两大经济核心就是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
一旦失去南面的湟水谷地,周军便可以从这里北上,直接威胁河西走廊。
要知道河西走廊收丝绸之路上的商旅过路费可是夏国最主要财政来源之一,无论如何他们都大概率不会坐视不理。
所以必须保持至少一半主力军提防夏国的援军,否则一旦被夏军截断后路,所有都将功败垂成。
就此,接下来几天都没有进展,此时已到三月下旬,双方前线都在青唐城外的湟水附近僵持,没法破局。
吐蕃人没有发起进攻周军也没有。
而郭天子预判的局势是,吐蕃人在等夏军的支援,而他们在等李虎的绕后军队就位,双方都各有所图,就这么默契的僵持下来。
不同在于,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就不知道吐蕃人有没有。
........
回到大帐里,外面的冷风被隔绝开。
桌上放着热腾腾的牛肉羊肉和一碗难得的菜汤,一条鲜美的鱼。
鱼是火头军一面在河边洗衣服,一面用折弯的缝衣针钓到的,有两斤多的大鱼,比后世他见过的所有空军佬都厉害。
郭天子花了两百文跟他买的。
此时夏国的小公主已经乖巧的坐在他的案桌对面,现在她不绝食了,不过依旧是个哑巴。
看在她长得那么漂亮的份上,郭天子始终还是狠不心,让士兵拿来备用的被褥,又用石头和木板搭了一个临时床铺,就让她睡外面。
在西北这种地方,即便已是三月份,地铺在晚上依旧能把人冻得睡不着。
“吃吧,不用等我小哑巴。”郭天子道,最近给她起了新雅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