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做枭雄

第二百九十五章靠山硬,不怕告!(1/2)

  祭祀始皇陵结束之后,秦锋让耗子带领一部分士兵留在骊山中,探查金脉的具体位置,为后面的大规模开采做好准备,自己则带领其余士兵、快马加鞭,仅用半时间就回到了蓝田山大营郑

  而在回营的第三,一份公文送到了大营中,里面的内容是:三边总督杨鹤已经从固原城启程出发,前来关中地区进行巡视,并处理安置俘虏、救济灾民等事务!

  杨总督要来了,此事非同可,必须亲往迎接才是。

  于是乎,秦锋立刻对营中事务进行了一番安排,而后带着亲兵营、教导营、骑兵营,共计三千余人离开了蓝田山大营,向北疾孝直奔金锁关。

  八月初九,队伍抵达金锁关。

  又过了四,三边总督府的车队来到了金锁关附近。

  秦锋闻讯之后,带领人马出关五十里迎接,并顺利的接到了车队,见到了越发苍老的三边总督杨鹤!

  “末将供迎总督大人,大人万福金安!”

  “免礼吧,汉卿,真是辛苦你了,老夫对不住你和威军的将士们啊!”

  “大人言重了!”

  “一点不言重,这次要不是有汉卿和威军的将士们力挽狂澜,打败了流寇大军,关中的事情恐怕就难以收拾了!”

  ……

  双方见面之后,秦锋上前躬身行礼问安,杨鹤则急行几步、伸双手搀扶,还拍了拍秦锋的肩膀,目光十分复杂,既有歉意、又有欣慰!

  为何如此呢?

  原来杨鹤之前的部署是,命秦锋率领威军打先锋,救援被流寇大军围困的西安城,自己则调集兵马、随后跟进,并提供钱粮支援。

  可当秦锋率军与十倍于己的流寇们连番血战,急需要援军、钱粮之时,却连一个援军、一点钱粮都没有得到。

  没有得到支援,自然是有原因的。

  其实杨鹤用尽各种办法,已经筹集到了一批钱粮,正要装车起运之时,不想陕西北部又发生了严重旱情,受灾的州、县多达二十余个,受灾百姓数十万众,请求赈灾的公文更是接连不断送到三边总督府郑

  一边是军队需要钱粮打仗,另一边是嗷嗷待哺的百姓们需要钱粮救命,怎么办?

  若是别的官员,肯定会优先考虑军队的,因为百姓饿死了,土地还是朝廷的,若是军队因为缺少钱粮打了败仗,那就不好了。

  可杨鹤一向爱民如子,不忍看着百姓们活活饿死,而且相信以秦锋的能力,肯定能自行克服困难的,于是下令将好不容易筹集到的钱粮全部运往灾区,救济受灾的百姓们。

  可是灾民人数太多,筹集的那点钱粮远远不够。

  杨鹤又狠下心来,将本该发给本省境内的皇族成员们的俸银、禄米强行克扣下来,一并送到灾区救济百姓,这才将灾情控制下来,活人无数。

  就这样,筹集的钱粮没了。

  兵马未动,钱粮先行,没有了钱粮,自然无法抽调援军了。

  结果便是,威军既没等到援军,也没等到钱粮,只能凭着一己之力,与十倍于己的流寇大军苦战!

  对此,杨鹤深感歉意!

  好在秦锋不负厚望,硬是在不利的情况下,以少胜多、多次大败流寇,不仅解了西安城之围,还抓了十多万俘虏。

  对此,杨鹤很是欣慰。

  接下来,杨鹤又称赞了秦锋几句,而后话锋一转,用略带责备的语气道:“汉卿啊,大军征战缺乏钱粮,就地征集乃是正常之事,不过嘛,征集手段要尽量柔和一些,不能强讨硬要,以免伤人太众、引祸上身,知道吗?”

  “总督大人的是,末将一定牢记在心,下不为例!”

  秦锋明白,之前自己为了征战需要,在丹凤县强行征集钱粮,将一众大户们折腾的够呛,大户们不甘心吃亏,肯定向三边总督府告状了。

  不过不要紧,总督杨鹤虽然责备了几句,却对自己爱护有加,肯定会将那些状子拦下来的。

  就算拦不住也没关系,状子送到朝廷上,已经荣升内阁次辅的温体仁会帮忙拦下来。

  温体仁拦不住也没关系,状子送到皇帝手中,站在旁边的秉笔太监—王承恩也会为自己好话,开脱一番的。

  实在不行,还有懿安皇后—张嫣,肯定会出面帮忙的!

  总之一句话:背景硬,不怕告!

  因此上,秦锋口中着牢记在心、下不为例,实则更本没往心里去,下次再有这种事,照抢不误,大不了下手黑点,事后杀人灭口,那样就没人告自己的状了,嘿嘿!

  ……

  “汉卿,上车来!”

  “遵命!”

  和上次一样,杨鹤邀请秦锋与自己同车而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