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做枭雄

第十三章和小兔兔成了‘兄弟!’(2/3)

篝火加热随身携带的干粮,其中又以锅盔为主。

  锅盔是西北地区的一种主食,用小麦面粉发酵制成,酥脆,瓷实、个大,一个就有七八斤重,而且极易保存,就是烈日炎炎的夏季,放上十几天都不会变质,堪称是出门远行的必备之物。

  遥想当年,崛起于西北地区的大秦,能够吞并东方六国,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以锅盔为主食。

  据说,秦军士兵把两个锅盔做为一组,上面各钻两个眼儿,用牛皮绳系好,前胸、后胸各搭一个,就像是褡裢一样,行军时如果肚子饿了,就撕下一块咀嚼,又美味、又扛饿,还不耽误行军速度。

  如果遇到敌袭,锅盔又硬又厚,还能抵挡冷箭,保护身体,一点不比盔甲的作用差,这也是‘锅盔’名字的由来。

  秦锋、晋玉娘围坐在一起,正准备烤一块锅盔吃,不想一个红漆食盒出现在了眼前,里面装着卤好的牛羊肉,几种美味糕点,还有一坛子金花酒!

  随着食盒一起出现的,还有小兔兔—薛瑾瑜,以及小侍女—绿柳!

  秦锋没有客气,接过了食盒,和晋玉娘一起分享里面的美食,又打开酒坛子闻了闻,浓香纯烈,滋味一流,当即倒了一碗,大口灌了起来。

  身为军人,没有不嗜酒的,来到这个世界几个月了,一滴酒都没有喝过,今天可以过过酒瘾了,痛快。

  薛瑾瑜没有离开,顺势坐在了篝火旁边,还主动给秦锋倒了一大碗美酒:“秦大哥,这次多亏有你了,否则包括我在内、商队这一百多号人,恐怕早就做了沙匪的刀下鬼,救命之恩、没齿不忘!”

  “呵呵,薛公子不必客气,我也是出于自保才不得不拼命的!”

  “咱们也算是生死之交了,一口一个公子,太生份了,这样吧,以后我叫你锋哥,你叫我瑾瑜,咱们以兄弟论交如何?”

  “好!”

  或许是从小培养的缘故,薛瑾瑜虽然是女儿身,却颇有几分须眉男儿的豪爽气,秦锋也不是扭捏之人,当即接过酒碗一饮而尽,算是认下了这个‘兄弟!’

  既然认了兄弟,说话就随意多了。

  “小兔……不是,瑾瑜啊,你们外出经商,经常遇到劫匪吗?”

  “是啊,商队带着大量货物和金银,难免被贼人们惦记,不过像这种大规模围攻还是很罕见的,这帮该死的沙匪,怎么就盯上我了?”

  “金银太过沉重了,不好携带、又不好隐藏,你们为什么不用银票交易,那样就方便多了!”

  “银票,是什么东西?”

  “银票就是……就是……”

  秦锋郁闷的发现,自己一不小心说漏嘴了,现在是大明崇祯元年,银票还没有问世呢。

  大明朝没有银票吗?

  准确的说,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银票!

  其实早在北宋时期,为了商业流通方便,北宋朝廷就设置了交子务衙门,印刷了一种叫做交子的纸币,之后又陆续出现了钱引、小钞、关子、会子……等诸多纸币,这些东西与银票类似,但是有本质区别。

  首先,银票是在钱庄或者银号中存取银子的凭证,本质上不属于货币,而交子、钱引则属于直接流通的纸币。

  其次,银票可以随意兑换现银,而交子、钱引之类的纸币就不行了,前期还能兑换铜钱,后期则连铜钱都兑换不了了。

  最后,真正的银票是不会贬值的,多少银票就是多少银子,而交子、钱引之类的纸币是会贬值的。

  比如宋徽宗时期,奸臣蔡京主持朝政,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便大量的印刷钱引,结果导致钱引疯狂贬值,进而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百姓受苦、民不聊生,社会随之动荡起来,这也是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之后的大元、大明两朝,全都印刷过纸币,称之为宝钞,和之前的交子、钱引一样,都属于纸质货币,没有直接兑换金银的功能,信用度更是差的厉害,时常出现大幅度贬值,不被百姓们认可。

  结果到了弘治、正德年间,大明宝钞就基本废除了,商业流通依旧以金、银、铜三种金属货币为主。

  另外吗,两宋时期还出现过一种汇票,甲地存钱、乙地取钱,用起来比较方便,不过汇票只有简单的存取功能,不能直接购买货物,更没有投入到商业流通中,加之存取地点固定,无法达到汇通天下的效果,因此也不能算是真正的银票。

  而在原来的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银号、银票,要在清—道光年间才出现,距离现在还差小两百年呢!

  喝了点酒,不小心泄露天机了,怎么办?

  没办法,秦锋只能圆谎了,说银票是自己设想出来的,一种可以自由存储、兑换、交易的东西!

  说了银票,就牵扯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