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做枭雄

第一百八十二章范文程的毒计!(1/2)

  寿山位于昌平县北部,属于燕山山脉的一个分支,本来叫做黄土山,后来改名寿山,而且是永乐大帝—朱棣亲自给改的名字。

  一代帝王,为何给一座山改名字呢?

  皆因朱棣靖难成功、夺了侄子的江山之后,将大明朝的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并改称京师……既然皇帝生前住在北京,死后自然也要埋在北京附近了。

  于是乎,一番精心挑选之下,朱棣相中了山体周正、高大如屏,气势雄浑、卧虎藏龙的黄土山,作为自己和后代帝王们的万年吉壤。

  不过嘛,黄土山那里都好,就是名字太土气了,配不上皇家威严,于是乎,朱棣亲自为其改名为——寿山!

  之后的岁月里,大明朝共有十二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埋葬在了寿山中,成为了赫赫有名的皇家陵墓群!

  现在知道,范文程这一计的狠毒之处了吧?

  派一支人马埋伏在京师通往万寿山的路上,再派另一支人马大张旗鼓的进攻寿山,这就等于要刨老朱家的祖坟啊!

  普通老百姓家被刨了祖坟,还要拿起捕拼命呢,更何况是皇帝呢?

  得知寿山被女真大军占据,祖宗陵寝有了危险,朱由检肯定发狂发疯,而后立刻从京师驻军当中,抽调人马前去救援寿山。

  明军人马一到,两路女真大军前后夹击,必能将其一举歼灭!

  如此一来,不仅能削弱大明京师的防守力量,还能逼迫崇祯皇帝下死命令,让袁崇焕火速前来救援,袁崇焕的人马只要一出永平城,女真大军就能利用善于野战的优势,将其团团包围、全部歼灭了!

  ……

  关于寿山、大明皇陵的事情,一众旗主、贝勒们并不清楚,范文程又费了些口舌,详细讲解了一遍。

  这些人听完之后,全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好计策,真是好计策,咱们去刨大明皇帝的祖坟,看他着不着急、上不上火,哈哈!”

  “的对,只要大明皇帝上了火,袁蛮子就死定了,咱们要用他的项上人头,祭奠老汗的在之灵!”

  “的好,生擒袁蛮子,千刀万耿开膛摘心,血祭老汗!”

  “大汗,快下令出兵吧!”

  ……

  与急于出兵的一众旗主、贝勒们不同,皇太极就稳重的多了,沉思片刻之后,开口问道:“范先生,寿山既然是大明历代先帝沉眠之地,想来必有兵马守护吧?”

  “回大汗的话,按照大明朝的规章制度,每一座皇陵建成之后,都要调拨一卫人马,专门护卫皇陵,而且是子孙承袭、世世不绝!”

  “哦,如此来,寿山一带驻扎着大明十二卫人马,按一卫五千六百人计算,这个数目可不少啊?”

  “回大汗的话,据下臣所知,寿山一带确有十二卫兵马驻扎,并设有寿山守备一名,负责统领这十二卫人马。

  不过嘛,自从正德、嘉靖两朝以来,大明的卫所军就完全腐朽了,军户逃亡者极多,加之缺粮缺饷、疏于训练,毫无战力可言,只要我八旗精锐大军一到,扫平寿山十二卫,不费吹灰之力!”

  “哈哈,既然如此,本汗就放心了!”

  听了范文程一番解释,皇太极满意的点零头,又沉思了片刻,确定没有任何遗漏了,这才下达出兵的命令:

  “豪格听令!”

  “在!”

  “命你率领镶黄旗十五个牛录、和蒙古喀尔喀部骑兵,共计八千人马,明日启程,前往寿山!”

  “喳!”

  “李永芳听令!”

  “奴才在!”

  “豪格的人马太单薄了一些,你带领本部两千汉军,随他一同前往寿山!”

  “喳!”

  “阿济格、多铎听令!”

  “在!”

  “你们二人带领镶白旗三十个牛录,再加上蒙古科尔沁、兀良哈两部骑兵,共计一万七千人马,一起埋伏在京师通往寿山的道路上,明军通过之时,不要管他们。

  等明军通过之后,立刻断其归路,再与豪格、李永芳部前后夹击,一举歼灭这支明军!”

  “喳!”

  “其余各旗主、贝勒听令,多派一些游骑兵出去,监视永平城内的一举一动,如果大明皇帝派来了信使,不要阻拦,让其顺利入城。

  如果袁蛮子带领人马出来了,那就全军一起扑上去,将其全部歼灭……此外通告各旗将士,无论是谁,只要能生擒袁蛮子,赏赐黄金五千两、白银五万两、庄园十座、骏马五百匹、壮牛一千头,汉人奴隶一千人,本汗还要亲自为其敬酒庆功!”

  “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